分享: |
9月22至23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化工行业分会主办,肯尼亚病虫害防治产品委员会(PCPB)和肯尼亚农药工业协会(aak - GROW)联合举办的“第七届中国((非洲)农用化学品展览会((7th CAC Africa)”在肯尼亚内罗毕圆满举行。
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8个国家的近300名业内人士汇聚一堂,面对面的交流与洽谈。展会期间,通过展览展示、专业峰会以及组织展商代表对当地农药制剂工厂、农资经销商和农场的参观交流,共同探讨行业的新发展方向,携手挖掘新的合作机遇。
本届展会搭建了非洲农化技术交流与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对提升非洲农业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获得了当地权威电视台等多家官方媒体的全面报道。
市场潜力
农业支柱下的巨大需求
东非国家农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较高,但农药和肥料的使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以肯尼亚为例,农业对GDP的贡献率达21%,然而90%的农药依赖进口,市场规模约为120 - 140亿肯尼亚先令。坦桑尼亚拥有4400万公顷可耕地,目前仅开发了三分之一,农药年市场规模约1.05亿美元。乌干达约70%的人口依赖农业为生,但农药使用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
尽管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非法产品泛滥等问题,东非各国政府对农业现代化极为重视,尤其在生物农药、新型肥料、无人机施药等创新领域出台了多项政策予以支持,为国外企业提供了切入市场的绝佳契机。
监管变革
科学化与区域协同成趋势
在本届展会上,多个东非国家分享了农药管理的最新进展。肯尼亚PCPB推出数字登记系统,实现了对农药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并为生物农药开辟了快速审批通道。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也在逐步完善基于东非共同体(EAC)协调指南的登记制度,推动区域标准统一,以减少重复试验、加快产品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在打击非法农药方面成效显著。肯尼亚通过二维码追溯技术,将非法产品比例从18%降至2%,为合规企业营造了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中非合作
技术、产品与本地化并进
中国作为全球农化生产与创新强国,在非专利农药生产、新活性成分研发、农药新剂型开发与应用、农药抗性治理、新型肥料、生物刺激素、无人机应用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展会期间,中方企业不仅展示了非专利农药、水溶肥、控释肥、生物刺激素、生物农药、先进的农药剂型设备等多元化产品,还针对非洲草地贪夜蛾、沙漠蝗灾等突发性虫害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案。
会后,多家中国企业实地走访当地制剂工厂、农资经销商和农场,深入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与肯尼亚农业专家及企业就有害生物防治、肥料需求、土壤改良等关键技术展开交流,加深企业对当地市场的认知,推动技术对接与本地化解决方案的制定。这种“技术 + 市场”的双轮驱动模式,正成为中非农化合作的全新范式。
权威媒体加持
展会行业影响力进一步巩固
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通过推特、脸书社交媒体对本届展会盛况进行了转载;新华社非洲,肯尼亚K·T·N 和CITIZEN TV电视台对本届展会进行了专题报道;PCPB、aak-Grow、KEPHIS、FA-K等肯尼亚官方机构和行业协会对本届展会进行高度评价,认为本届展会为中非农业技术合作注入了新动力,为当地的粮食安全注入新保障。
权威媒体、官方机构、专业协会的宣传加持,大大提升了展会在当地的知名度与公信力,也为明年的展会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展会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