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近日,有网友反映,在逛某家具展时,因展会标注“外贸专场”,自己被阻拦入场,而外国面孔却能自由进出,这让其产生了类似身处“租界”的感觉。这一事件反映出部分观众对展会规则不熟悉以及展会主办方在观众分类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在会展行业,专业的B2B展会对买家都有一定的资质要求。这类展会通常会提前邀约,并进行资质审查,只有通过审查的专业买家才能进入相应的区域。这是因为主办方会为专业买家提供诸如报销差旅费等待遇,同时也期望他们完成一定的现场洽谈任务,权利与义务相对应。该家具展主打国际化和对外贸易,设置专门的外贸专区针对海外买家,从展会定位和运营逻辑上看,并无不妥。但问题在于,主办方的操作方式让部分观众感到被区别对待。
展会主办方在入场资格把控上,需要精准把握“度”。一方面,为了保证展会的专业性和商业目标的达成,买家资质审核是必要的。在做好了买家资格前期审核的基础上,在观众入场环节,应遵循“认证不认人”原则,无论外貌特征如何,只要取得相关认证证件,就应允许入场;反之,则不能放行。另一方面,展会前期宣传告知工作必须做到位,明确向公众说明入场资格条件、预约方式、审查流程等信息,避免观众到现场后产生误会。为了避免前文提到的这种麻烦,展会最好将针对普通观众的展区和针对专业买家的展区设置在不同的区域或者有不同的入口。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在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下,能够专门设置外贸专区的国际化展会属于头部精英,是会展业中的佼佼者,我们应该珍视并鼓励其发展,作为行业媒体,我们呼吁观众对此类展会给予更多包容和支持。
同时,此次事件也给一些展会主办方敲响了警钟。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展会活动普遍面临观众组织难、人气下降的困境,主办方更应提高对观众服务和管理的重视程度,尽量避免因此类事件导致观众评价下降的情况。
首先,应建立透明且便捷的资质核验通道,让“规则公平”看得见。其次,规范现场工作人员的服务言行与执行标准,杜绝“看人下菜碟”的现象。展会前需对所有入场查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要求工作人员对所有观众一视同仁,无论肤色、语言、外貌,均以凭证核验为唯一标准。
展会作为交流合作的平台,专业性与人文关怀缺一不可。通过透明的规则、规范的执行、贴心的服务,既能保障展会的商业价值,又能让每一位观众感受到公平与尊重,从根本上消除被区别对待的感觉,让展会真正成为开放、包容的桥梁。
(原标题:展会观众入场管理需要把握的“度”)
编辑:韩明强
审稿:裴 峰
END白明BREAK AWAY往期推荐01
2025年,会展业应该关注什么?
028大行业趋势!迎战2025
03从品牌到王牌,会展企业的四大“王炸”你知道吗?
CHANNELS中外会展视频号展会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