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环评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下简称“环评文件”)质量是环评制度的“生命线”,直接关系环评制度的公信力和有效性。可以说,环评文件是生态保护“第一关”,环评文件能否如实反映情况,提出的对策是否到位,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
近几年来,环评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2018年12月29日,《环境影响评价法》修改,取消环评单位资质限制。不到两年时间,全国从事环评文件编制业务的机构从900多家增长到了6000多家。取消资质限制,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一方面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另一方面,部分新进入单位也暴露出能力水平不足,责任心差等问题。从原来的重资质、事前准入管理,到如今的重信用、事中事后监管,这对生态环境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
强化问责追责,信用监管
2019年生态环境部门配套制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强化问责追责。同时,在引进大数据、智能监管技术手段的基础上,生态环境部门上线了全国统一的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发挥信用监管威力。
在今年7月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表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环评弄虚作假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严格依法处理处罚。
2021年以来,生态环境部指导全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常态化监管,已将存在环评文件编制质量等问题的265家单位和217人列入环评失信“黑名单”或限期整改名单。生态环境部分四批将29份环评文件严重质量问题线索移交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依法查处。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加大执法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已依法查处环评文件严重质量案件50多件,罚款金额1400多万元。
8月23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2022年上半年环评信用管理对象列入“黑名单”情况,共计11人依法受到五年内禁止从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工作的处罚,被地方生态环境局予以失信记分20分,列入“黑名单”信用平台。
8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又公布了3起环评文件弄虚作假典型案例,以强化警示震慑。
环评文件弄虚作假典型案例
1
数据结论造假
南京红太阳生物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环评文件弄虚作假案中,该公司补办的《80吨/天废水生化处理项目及500平方米危废仓库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未如实反映污水处理站废气治理设施实际建设内容,引用的监测数据与原始监测报告中的数据不一致。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依法实施“双罚制”,对该建设单位处以50万元罚款,并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对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赵某某和项目主要负责人陈某某各处5.2万元罚款。对环评文件编制单位南京睿华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处以1.2万元罚款,并责令改正违法行为。根据失信记分办法对环评编制单位予以失信记分,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已注销编制主持人段某某的诚信档案。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2
关键内容遗漏
四川通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环评文件弄虚作假案中,建设单位拟建项目有关防护距离内有13户村民房屋不符合相关标准,建设单位拟通过租用村民房屋作为建设项目附属用房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并将租房工作交由环评编制单位绵阳青兴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办理。环评编制单位负责人收集房主姓名后伪造了房屋租赁合同,环评报告编制主持人肖某未实地核实资料的真实性,便将房屋租赁合同作为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附件送审。
绵阳市生态环境局依法对建设单位处50万元罚款,对法定代表人邓某处5万元罚款。对环评编制单位处10万元罚款。同时,根据失信记分办法对环评编制单位和编制主持人肖某分别予以处理。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3
环评文件抄袭
海南智创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环评文件弄虚作假案中,该公司委托广西泰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存在抄袭琼海市《海南佳祥康庆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情况,其报告表中出现与本项目无关的“筒库排气筒颗粒物估算”“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参数。
琼海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法对海南智创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处60万元罚款,对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处8.6万元罚款。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对编制人员张某失信记分20分。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
以案释法,自觉守法
1
建设单位需对环评文件内容和结论负责
从此次生态环境部公布的3起典型案例的处罚结果来看,均在对环评单位处罚的同时追究了建设单位的责任,并且对单位和人员实施“双罚制”。从处罚金额来看已经远远超过了编制费用本身,所以建设单位在选择第三方机构编制环评文件时,尽量选择靠谱的,切忌因小失大;编制环评文件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如实提供相关材料,不得隐瞒真相;环评文件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对文件的内容和结论认真审核。
2
环评机构及编制人员自觉承担主体责任
环评机构应警惕文件抄袭、关键内容遗漏、数据结论错误和工作过程造假等环评文件造假典型问题。相比被罚金额,给环评机构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声誉损失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且相关人员还可能被列入“黑名单”信用平台,甚至被刑事立案追诉。
2021年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明确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纳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的主体范围。规定环评、环境监测机构人员故意造假,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022年5月15日施行的《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明确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机构在两年内造假三次,就要判刑,最高判刑10年。
罚钱事小,判刑事大,环评机构及编制人员要自觉承担主体责任,树立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提高环评文件质量和服务效率,确保环评文件编制质量和效率。
END
世环通平台优质供应商推荐
《世环通大讲堂》是世环通平台为上百万会员用户和企业全新开办的一档线上专题活动栏目,集结了千位顶级专家解读政策、聚焦热点、分享技术案例等。同时通过“店铺”+“直播”双重流量保障,助力企业打造营销新阵地!
栏目依托平台庞大的行业资源,邀请的嘉宾包括行业权威专家,资深学者和重量级企业代表,内容聚焦全行业最关注的热点话题,是传递政策,观点,知识和经验的行业殿堂。
栏目追求实用性,前瞻性,创新性和互动性,为您解答现实业务困惑,展望未来行业走向,揭晓前沿技术案例,鼓励现场观点碰撞。世环通大讲堂,我们讲述不一样的行业故事,在绿色环境产业链中释放中国智慧!
关于世环通
世环通平台是专注于环保节能产业的行业B2B平台。平台与世环会的无缝对接,向业内观众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全新观展模式。在这个线上线下结合的场景中,观众在展前不但能及时获悉品牌供应商发布的新品、行业会议活动等高价值信息,还可以在世环通小程序上搜索到20万家行业优质供应商的产品图文、产品手册、企业资质、产品解说视频等一系列深度资料,甚至众多同行用户的产品体验评论,为供应商储备和采购评估提供参考。平台的预约功能实现了和供应商一键预约配对或预订会议席位,提升了观展效率。2022世环会定档10月9-11日,开展期间,观众也可以用世环通小程序来锁定自己感兴趣的展商前往参观,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体力。即使展会结束,观众也能继续在世环通小程序上收看展商的采访,新品发布和会议演讲等视频内容,来补充现场错失的供应商或会议,实现观展效果的双重保障。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
打开世环通小程序
长按识别二维码,扫码添加客服,咨询展会信息。
▼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在线预登记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