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疫情仍在多地反复出现,为线下活动添加了太多不确定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受经济走势、疫情常态化、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综合影响,即使不少三轮车企业整体营收持续增长,但经营压力有所增加,经营性现金流承压、增收不增利等问题凸显。正是因为企业面临挑战,我们也看到,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将成为主流选择。向内求提质增效,挖掘存量空间,向外求协同发展,开拓新增市场,是接下来电动车企业的重要课题。
近几年电三产业迅速发展,更多竞争者涌入市场,竞争格局发生改变,红海竞争激烈程度日益加剧。目前企业发展加速分化,头部环境企业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持续凸显。
电三产业的高速发展,市场空间快速扩容,这个过程中有一批三轮车企业抓住了行业不断涌现的机会,成功扩大业务规模与影响力,跻身头部位置。“水大鱼大”是一方面,“水多鱼多”则是另一方面,市场的繁荣同样给了中小三轮车企业发展机会。三轮车行业规范化后,产业洗牌加速,而疫情和发展阶段决定了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合局面,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企业发展在加速分化,头部三轮车企业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持续凸显,行业集中度在进一步上升。
这几年,随着三轮车产业全链条的高质量综合治理,企业发展不仅要看关系、看资源、看资本、看规模,管理、技术、运营等决定企业自身提质增效的要素被摆在了竞争的突出位置。对于龙头企业而言,前期积累的规模化、品牌影响力等既有优势,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可以逐步放大到提质增效和新业务拓展层面,带动公司管理、业务协同、资源整合等整体效益提升。中小企业则不仅需要面对产业整体的马太效应,他们本身在市场要素竞争中就处于相对劣势,强竞争环境再叠加经济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确实面临更大压力。一个必然的趋势,产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依靠市场化整合筛选出更多“大而强”“小而美”,推动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近年来,随着品牌推广的不断加大和产品质量的时间检验,涌现了一大批优势品牌,如江苏宗申、淮海、金彭、步步先、百事利等等,这些品牌在产品创新发展上占优势,在销量上也节节攀升,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下一个发展周期,无论是龙头三轮车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其实都应该在实现主业稳定发展的同时,以构建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不同的是,中小企业可以开拓更多差异化发展的空间,找准自己在市场上的核心定位,发挥优势深挖垂直业务,探索精细化经营路线。
产业发展至今,有一个重要逻辑发生改变,即需求端变为以质量改善为导向,供给端随之从规模化发展向高质量发展升级。产业接下来是一个“去伪存真”“挤出水分”的发展过程。对于赛道内的各大品牌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三轮车品牌集中力量攻克限制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成为走向壮大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发现,行业众多品牌对技术研发的长期持续投入,使得品牌建立了差异化竞争优势,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和消费者的极大认可。各大品牌企业深谙时代更迭,市场瞬息万变。这样的背景之下,产业更需要进一步强化市场化在资源配置中的突出作用,充分发挥资本、人力、技术、服务等要素的配置效率,通过市场化方式为模式创新、技术产品创新、服务提升、产业价值链提升等留出空间。
可以说,不少老牌名企用自己的技术实力,将企业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三轮车行业的头部企业,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根基在于自身的技术实力,没有技术实力做支撑,就像是浮萍,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企业唯有不断加强自身的技术实力,提高研发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