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饰,家装设计行业资讯更多

IAF锋建筑节 | 2022年度最佳未建成,一部消融时间界限的建筑史

来源:世展网 分类:家居装饰,家装设计行业资讯 2022-12-08 13:55 阅读:22394
分享:

IAF锋建筑节是一项关注“未建成”设计作品梦想实现和重生的国际赛事,面向全球建筑师、设计师征集那些处于“未建成”阶段、或还无法付诸实施的设计作品,为它们提供一个积极转化为“建成”的时机。

作为行业内首个聚焦于挖掘优秀“未建成”建筑设计作品的国际奖项,IAF锋建筑节在2022年征集到来自国内外共1402套优秀参评作品,其中159套作品荣获IAF锋建筑节·2022年度优胜奖,10套作品荣获IAF锋建筑节·2022年度学生佳作奖。

经过IAF锋建筑节评审委员会的综合评定,最终评选出33套先锋“未建成”作品荣膺IAF锋建筑节·2022年度最佳大奖!先锋突破!“未建成”作品拓宽了想象的空间,带来更多理想与感动。

◎ 2021年度最佳大奖颁奖仪式

 01 

获奖作品:南海渔业市场

获奖者: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项目为对原有佛山市南海区渔业市场的改造升级,由于原渔业市场设备以及设计规划都已经陈旧过时,不适应未来渔业市场的发展,所以本案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与思考,意在打造一个更具有现代化市井气息的渔业市场。

用地周边现在以旧厂房与旧城为主 ,但是场地周边的产业交易中心与商贸城分布密集,因此本项目充分考虑商业功能与交通功能复合发展,打造多元化的交易体验,形成新时代的立体市场。而南粤地带自古以来都是渔业发达的地带。所以建筑形体以渔网与鱼市的帐篷为主要元素,充分还原出传统的渔村与集市的面貌与特点。

高低错落且柔性的架空白膜,与硬朗的商业体块形成对比,多层级的商业空间营造出良好的空间体验,与旧时市场的雨棚形成呼应,用新技术还原传统时代的渔村市井体验。盖板的融入利用一个完整的连廊体系将各功能体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大台阶与扶梯引导人流前往二层,增加了商业空间的可达性,双首层下的客货分流,使得货运交易流线更加高效便利。

 02 

获奖作品:济南中海富华里

获奖者:CLOU 柯路建筑

在济南著名的华山湖对面,几何形态的建筑体量汇合为一处多层的湖滨群落,构成一个集结潮流而又兼具沿湖观景视野的商业和社交汇聚点。

这座形式革新的商街坐拥济南华山湖全景,设计上再现华山自古闻名的“鹊华烟雨”山水胜景,为居民和游客的文化启迪、社交相聚和休闲娱乐提供新潮场景体验。

商业街区和独栋商墅的聚合,打破了传统封闭式社区购物中心的概念,其复合体块作为通透的缓冲过渡区,使得高密度垂直社区得以在视觉和空间上面向秀丽的湖景。不同的空间尺度可容纳各种商业和零售类型,包括商业街区低层以垂直板材打造的成排透明幕墙店面,以及结合当地特征塑造出夺目色彩和图案的上部立方体空间。

分布于各部分几何体量之间的全方位观景台全天均对外开放,这些观景区将建筑融入自然,为湖上的诗意雾雨赋予微妙的别样诠释。

 03  

获奖作品:风林之境 城市绿洲 - 大理商业综合体设计 The Urban commercial center design in DaLi

获奖者:基准方中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

设计以下关特色名片“下关风”为主要切入点,大理的“风花雪月”、山海自然风光为设计空间意境;风谷之间,层林叠落,风交如织,山涧水溪,自城市空间或第五立面皆不同维度不同景色,烟火城市中自洲渚之上生长一颗“下关树”,是城市中的一片绿洲之地,同时我们想要营造一个体验式、主题性的商业空间——风林之境,城市绿洲,对外打造旅游热核景点,对内营造城市绿洲一隅,打造独具下关特色又具大理之韵的城市地标。

 01 

获奖作品:望乡

获奖者:何东明工作室(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选址位于马金镇儒山村西北侧,马金溪东侧,场地周边有丰富的地景要素:山川、河流、稻田、原野之风,这些原生的自然,是我们对这片大地最直接的认知。如何使建筑融入到周边的环境中,并将上述的地景转译到设计的场所空间中?驿站型民宿在这里不仅作为游客居住的空间,更多的是为游客提供一个可以观景、体验乡趣的场所。如何让民宿发挥其地景体验的场所价值?

设计以“望乡”为概念,将场地中最突出的稻田景观保留,将四季田野息息之风引入空间中。于是,诗意的建构空间成为我们的设计操作路径。首先我们将民宿的居住空间悬置稻田之上,与村落,远山,河流构成多样的取景器,并用进深仅为2米7的墙体串联各个空间,形成稻田里的“墙宅”的景观意向,“墙宅”既是景,也可以观景。之后,我们在墙的底部抬升1米5的,形成席地而坐的体验空间,“田野之风”作为场所互动的介质,为微尺度的席坐空间形成静谧和仪式感。

场所是匿名的,设计是尽可能将潜在的可能进行揭示。因此我们在建造材料上选择了漫射铝板,和卵石材料,漫射铝板能更好地融合稻田的色彩、天光和大地的肌理,既能将建筑隐匿于场地之中,也可以营造出“漂浮的墙”这样轻盈的建筑形象。取自当地的卵石材料在刷白之后使得建筑既有朴素的味道也具有当代性。可上人的屋面成为吹拂田野之风和眺望的空间,为建筑提供了诗意的叙事。

 02 

获奖作品:海口五星级酒店

获奖者:美国WoWA建筑设计事务所

项目位于海口市市中心的滨海区域,基地北侧为海滨公园,基地形状较为狭长,基地建筑覆盖率要求严格,并有城市视觉通廊的保留要求。五星级的休闲及商务使用为酒店的主要定位。为城市滨海面打造一个具有特色,动感及现代的城市名片是我们的设计目标。

由于城市视觉通廊的要求,建筑被一分为二,并由“云门”连接左右两翼。为了连接滨海及城市面,以及让所有的客房都有海景,建筑总体布局为S型,友善的同时拥抱城市及大海,并在建筑的形体上切削了U型口,使基地周边的建筑都能继续享有面海景观。宴会厅为台阶式的椭圆型体量,与主体酒店看似脱开,但实际功能相连,椭圆形螺旋上升的体型,与主题建筑和谐的成为视觉焦点,同时更具有近人尺度。中央的迎宾广场,由”云门“及左右两翼建筑环绕成为一个围合并面海的开放空间,呼应了海滨公园,同时满足了城市景观通廊的要求及营造了具有酒店正式到达感的场所,多彩多姿的水舞提升了空间体验感及强化了酒店的水主题。

 03 

获奖作品:越南海防市瑞仕酒店综合体项目 Swissotel Mixed-Use Development, HaiPhong, Vietnam

获奖者:HBAarchitecture

瑞士酒店综合项目是一个城市酒店和公寓综合的开发项目。项目位于越南海防的中心位置,海防是一个由许多河流汇合而成的城市,这些河流汇入越南的下龙湾。这一战略位置使海防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港口城市,从20世纪60年代的战争年代到现在,许多全球制造业巨头都在这里建立基地。

随着外国投资流入海防,该市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新的城市中心正在出现。我们的项目有望成为这些中心之一,因为它位于多条河流的交汇处,也因为它在历史上是城市的商业中心。

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新的目的地,在这个传统的基础上作为城市的主要聚集点。因此,该项目不仅是河流的交汇处,也是海防人民的交汇处。

 01 

获奖作品:世纪金源紫檀南长里

获奖者:浙江青墨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任何属性的场所,都存在一种设计规则。南长里地处无锡老城心,场地虽然平整有序,但如何在不破坏古运河、南长街、清明桥历史街区等原有文化、地脉的基础上,去创新呈现一个迥异于常规所见的产品,无形中增加了设计的难度。

为此,设计尝试用“织补城市”的手法,轻巧地介入场地,来处理新旧界面之间的风貌关系。既非着重凸显项目本身的现代性,也非刻意循古历史,而是通过富有时代感的重组整合,让城市的纵深历史参与到当下与未来的产品设计中。

如此基调之下,设计更希望南长里能够拥有自身的特色。诉诸无锡,市场上的顶奢项目大多以冷调去刻意呈现高级感、精致感以及大气特点,但青墨通过溯源无锡这座城市的文化根脉,发现有温度的隐奢禅意,更适合作为作南长里的产品精神。

这是因为,无锡本身即是一座多元文化的熔炉,一座以自然与诗意为基调的江南城市。无论是无锡河岸民居,还是荣巷的坊巷肌理,以及寄畅园的留白画境,有温度的隐奢禅意是对无锡生活本源的思索,也是对拙朴与精致的融合。 

营造隐奢禅意之美,重点在于唤醒。设计希望南长里产品给予居住者的感受是:归家,从外界抽身出来,敛藏锋芒,回归自己,得一番自在的享受。

由此,上中下三叠,设计重点凸显每个户型的三面宽朝南,以保证居住上舒适性。上叠配置一阳台、三露台。大面宽瞰景露台拥有优越的观景视野、屋顶花园可以私享阔绰聚会空间,别有一番“上与天谈风月、下与院留四季”的美好。中叠的独特之处,在于南向两层各配置了约5.5米的超长宽景阳台。设计希望能将室外风景引入室内,从而达到生活意境上的一种平衡。拥有南北双庭院的下叠,旨在建立与园景更深邃、更亲密的连接,从而提升对生命丰富、生活自在的感知。考虑到传统地下志趣空间阴暗、潮湿的逼仄印象,青墨特别为下叠户型配备了南北两个采光井,以保证充足采光。

摒弃繁杂,释放压力,作别浮华后风轻云淡,读书、赏景、团聚。洄游之间、动静之间、光影之间,处处都传递着对于隐奢禅意生活的展望。

 02 

获奖作品:太子湾片区建筑方案设计

获奖者:深圳市立方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项目位于大湾区时代背景下,对于未来居住生活方式,生活空间适应大湾区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利用香港北部新城建设新中心,代表大湾区时代该拥有的居住生活、社区、及产品上居住空间的创新认识,创造和打造太子湾区域及蛇口前海自贸区最负时代性国际标准的巅峰社区,是我们肩负的责任。

设计中充分利用山海景观资源,挖掘利用传承蛇口人文资源;通过友好的友邻关系,发挥区域共同价值和效益;.因地制宜实现本项目开发阶段最大的经济开发效益,游艇会籍附着产品,通过引入游艇会籍的模式,提高房地产价值,形成独特IP,新海滨居住生活;独特的第三空间:人车船,塑造差异性,独特性和唯一性。

 03 

获奖作品:138E50ST condominium

获奖者:TEMP

曼哈顿岛是与芝加哥一起成功实施常规街道网格系统的大都市之一,密集的垂直摩天大楼形成了城市环境。它现在被视为世界的文化和经济中心。其房地产的价值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曼哈顿中城是美国最大的中央商务区(商业、娱乐、媒体)。在地理上,中城通常被定义为第59街以南,虽然其南部边界不太清楚,但它被认为是第34街,第23街,甚至第14街。中城西面是哈德逊河,东面是东河。该地块位于中城东区,被认为是纽约市最容易到达的历史街区之一;居民可以享受靠近城市中一些最大的企业单位,同时住在附近丰富的便利设施中。

该塔的设计在视觉外观上差异很大,具体取决于从哪个角度观看。这样的设计很容易吸引注意力,并为周围环境增添新的价值。这些塔楼为社区带来了新的存在,但它们能够毫不费力地融入现有的环境。

在这个地段设计建筑物的挑战之一是它的体积很小。要创建一个适合其紧凑的体积是极其困难的。塔使用中间三分之一结构来驱动其形状,从而产生一系列阶梯体积。引入了弧形阳台,以应对50%的阳台长度规定。最终的体积纯粹是将严格的分区规定扭转为一个简单而强大的结构的结果。

该塔被设计为裸露的混凝土建筑,其中混凝土结构的外表面经过处理,成为塔的最终饰面。裸露的混凝土通常是灰色的,因此可能会感到寒冷。为了摆脱其通常的工业感觉,混凝土被着色为红粉色,为住宅增添额外的温暖和活力。

 01 

获奖作品:建邦科创中心

获奖者:墨度建筑 MUDO Architects

樟树市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曾长期作为中国药材买卖的集散中心,拥有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众多历史人文遗址。ICST-建邦科创中心,位于樟树滨江新城核心区,紧靠中央景观湖,与政府大楼隔湖相望。项目包括两栋50米高办公塔楼,建成后将成为政府下属建设开发集团的办公与生活总部。设计方案关注于标准化办公模块,和场地周边场景的互动融合,旨在创造兼具绿色生态环境、节能环保、与共享社区空间的新时代办公生活体验。同时项目作为该片区开发的先行者,该项目也同时肩负着为新城整体规划制定一种全新建筑范式的责任。

基于现代办公建筑的标准布局,设计从中式亭台楼阁的交错与层叠中获取灵感,并结合当地丰富自然植被资源,进行空间重组。建筑在湖水景观面沿街角被切开,层层进退,相互交错,在城市尺度刻画体量的仪式感与趣味性。在新的空间秩序中,每个办公单元都拥有其相对独立且不重复的室外花园;露台则上下串联,被规划的路线蜿蜒盘旋,人们可畅游其中,宛如一栋精巧高耸的“绿色空中楼阁”。

 02 

获奖作品:广州工控国际总部

获奖者:汉森伯盛国际设计集团

本项目位于广州黄埔区鱼珠片区,北邻珠江。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发展,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成为“广州制造”向“广州智造”转变的重要引擎,并跃升为城市科创战略的关键。而屹立于此的广州工控国际总部,将成为引领广州城市东进的门户先锋,承载着连接海丝文化起源与数字创新的使命。同时将以兼具地块精神与地标形象的建筑造型,构建互联互动的现代化空间,为未来工作、生活于此的人们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场景。

设计以“工控·科技环”概念为基础,打造一个以科技赋能、绿色低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超级总部”。通过建筑功能与周边环境的连接,回应“生活、工作、娱乐”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以临江而立的环形视线通廊,构建变革性的公共交流平台,尽揽“黄金”岸线。

 03 

获奖作品:合肥长鑫半导体研发中心

获奖者:OBERMEYER(德国)欧博迈亚工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长鑫半导体研发中心项目总用地面积为68亩,总建筑面积116,890㎡,基地位于整个长鑫高新园区的东部。OBERMEYER(德国欧博迈亚)从信息交流的二进制语言中提取设计灵感,简单的“0”与“1” 表达无穷无尽、世界万物的虚拟世界;类比于现实世界中建筑设计语言赋予“虚”与“实”的特质,变换出多维空间中真实无限各种可能。

OBERMEYER 以二进制代码为灵感,在设计上通过虚和实的几何空间、上下进出秩序感的体块关系及非虚即实的立面材料运用构建建筑主体设计,体现出数码时代的特点。

研发办公楼一共分为四栋,创造愉悦互动的交流体验,我们利用设计的标志性元素在邻街东侧的入口打造醒目地标,同时它也为花园露台提供了丰富的趣味空间和独立休闲功能区。景观设计沿用与建筑同样的设计语言,在内院组织、屋顶绿化及小品家具皆体现出“0”与“1”的哲学思想。通过有序的排列组合,让景观空间更具形态特色,丰富使用体验,同时赋予其人文故事及灵魂。附近的运动场馆和会议中心等设施为园区提供了更高效的使用模式以及为员工创造出生活和工作平衡的环境与条件。

 01 

获奖作品:All-Round School (圆学堂)

获奖者:Studio Mù

圆学堂希望给位于塞内加尔南部的当地社群带来全新的、充满灵感的学习空间。她对空间功能与灵活性的探索,及其经济的造价都让她成为附近社群可复制的典范。这一空间营造出曲径通幽的空间感受:莘莘学子能够找到安静的一隅、阅读养心,亦能在开阔的场地找到连结的乐趣。

学堂独具匠心的景观和座位构成了活泼生动的正立面,柔软、开放地面向当地的社区。而从学堂的南面,一条有顶长廊则将学生引领到社区共用的取水大厅,致敬卡萨芒斯地区独特的蓄水池房屋建筑方言。

 02 

获奖作品:北京德威-幼儿园及水上中心概念设计

获奖者:Virtuarch Architecture Design Consulting(Shanghai) Co.,Ltd.

本项目结合地块形态,规划布局幼儿园(独立使用)及水上中心两大功能(临近的初高中及本地 块幼儿园共同使用),有机组织上下学/人车/后勤流线,幼儿园教学楼与水上中心两栋建筑相对独立又联系便捷。

设计利用向阳朝向及局部采用弧形外轮廓形态,以获得和利用最大的有效日照面来满足所有教室的日照。外立面考虑使用活动遮阳百叶,根据外部光照情况自动调节遮阳高度及角度,同时屋面合理设置活泼的圆形采光天窗,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采光的同时,提升采光利用效率。

通过建筑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的设计,绿色环保材料的使用与景观环境的布置,达到整个项目的绿色、节能、和谐的目的。外立面元素现代简洁,内部空间丰富活泼,内外元素协调统一,室外活动场地开阔自然且充满野趣。

 03 

获奖作品:树下之园—天府新区云龙路中学概念方案设计

获奖者:多样建筑 + 大料建筑

为了保留场地的特殊性,我们保留北侧山体并将其与学校运动场结合,形成开放生态空间。在学校整体布局上,主要建筑沿着山体向南延伸,形成与自然山体相接的人工山体。专业教室位于两层高的“人工山体”之内,利用数个院子解决遮荫与采光通风之间矛盾。

学校主要入口位于东南侧,建筑外立面巨大的洞口和垂直绿化形成进入校园的独特体验。“人工山体”上部分成两个部分。普通教室,采用低矮、横向伸展体量将上部围合出不同的区域,外立面采用银灰色金属网与绿色爬藤植物等被动式节能手段。

艺术教室散落在自然山体周围,利用室内外可延伸的方式,创造与自然融合的课堂。校园从自然中出现,并重塑自然,形成一个融合校园与社区的公园。

 01 

获奖作品:坂田街道文体中心

获奖者:华阳国际设计集团

方案以“乐活云台”为概念,提出文体互扣、建筑形态在地化、社区活力永动机、新式社交体验场四大策略,实现「文体共生,馆城互融」之项目愿景。

【文体互扣新模式】

以创造互动为目的,将共享空间作为设计核心,并以此连接文体各功能。

【建筑形态在地化】

顺应场地高差及环境合理设置功能与公共空间,使建筑与城市空间无缝衔接;同时建筑立面与周边环境呼应,使建筑有机融入街区肌理。

【街区活力永动机】

街心公园、乐活云台以及空中平台三组公共空间,从开敞到半开放分布于场馆不同位置并由公共交通串联,构成全天候流动变化的“活力枢纽“。

【新式社交体验场】

通过功能复合化、互动进阶化、空间流动化以及使用用高效化等手段,积极塑造区域生活核心。

 02 

获奖作品:500千伏番南变电站功能及景观设计

获奖者:DP ARCHITECTS PTE LTD

传统变电站是电能“转化”场所,我们希望延展这个理念到未来生活,提供一个不仅是可以转换电力的场所,而是能够将变电站“转化”为激发城市社交生活和健康福祉的“孵化器”。

本案主要思考三个问题:

1.如何改善高密度城市运动下大型变电站在城市中的孤岛效应?

2.我们应该以一种怎样的电力产业园来回应未来的城市生活方式?

3.这是一个怎样的可持续电力产业园?

方案旨在打开传统能源产业园的封闭性,以功能和景观一体化的建筑设计策略,打造一个开放的集变电站、办公和公共功能复合型建筑,成为吸引周边市民都能到访的特色低能耗电力主题展示场所。通过激发市民参与度,结合绿色发电等能源自给自足的可持续供应系统,创造集产业、科研、能源展示及培训于一体的公园式变电主题公共场所,最终使得变电站以一种城市“缝合”的方式激活并将低碳生活推广到市民生活。

 03 

获奖作品:中国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黄金十字轴核心节点设计方案

获奖者:新加坡CPG集团新工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正在成长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中国·光谷”,一条中央生态大走廊以超强的生命力在韧性城市夹缝中生长、壮大,未来的数十年里,它将持续有效地为光谷带来降低河汛灾害、减少热应激风险、实现碳储存和封存、提高生物多样性等益处。

抱着其成为光谷城市森林的期待,我们提出“光谷种子屋公园(ONE SEED PARK)”的设计概念,以构建生态、知识、健康、交通导向发展的公园系统为整体设计策略。

通过种子计划组合五类应用于公园不同场域的可修复、生成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种子包,构建相应的景观场景,通过ECO-LINK栈桥延续被高新大道割裂的大走廊生态系统。水平的二层生态绿道系统如同根系一般自由而柔和地链接周边功能、公共交通节点,满足了动植物生态跨越需求以及全龄人群慢行交通的需求。垂直的种子屋主题巨构景观构筑物与地铁站、空轨站形成生态未来主义风格的门户标志形象,成为光谷人心中的一座新地标。

 01 

获奖作品:共同的洞穴:巴米扬文化中心案

获奖者:reMIX临界工作室

“共同的洞穴”坐落于远望巴米扬大佛废墟的高地上,它将当地社区的新生活渗入到原有的地貌中,由诸多嵌入陡坡的地下和半地下的巢穴和通道共同组织。一系列新与旧、明与暗,材料的粗糙与细腻的强烈对比,充满这个新的文化中心场所。

我们强调原有地形的特质:它的浑厚、坚实,而对当地材料混凝土的使用则强化了这种特殊的纪念性。在特定的角度和位置,室内外的视线和光线被连通起来,形成了一系列步移景异的序列。自然光在一些地方渗透进来,邀请来访者沉浸在对阿富汗当地景观的历史与文化的凝视中。

一系列洞穴和隧道随自然山势而展开。建筑至此已经成为自然和人工的一种中间状态,成为从景观地貌中涌现的一种形态的、结构的有机整体。

 02 

获奖作品:天空城寨——坪地国际低碳城竞赛方案

获奖者:深圳市局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面对当代城市所面临的危机与焦虑问题,我们开始寻求一个完美的答案,建筑学需要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角色融入到这样一个全新的模型中去。未来人们不再需要永久地占有任何空间资源。空间资源将会像共享单车或者充电宝一样,只要在只有在你使用的时候才需要占有它。

我们创造出一个城市高密度基础设施与个性化定制空间的叠加而形成的“天空城寨”来替代集中建造的现代主义模式。

城市基础设施与建筑主体结构用常规的模式实现:一次性建成永久性的高密度结构骨架,配有垂直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在永久性利用上可以保证大的社会资源避免类似城市更新的巨大的颠覆性破坏和浪费。

个性化空间定制是一个 12X12X12 空间模块 - 魔术盒(magic box),空间内容的决定权交给租客(用户),意旨把传统的建造模式转变为互联网模式,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定制所需的空间,这样可以承载更多物料循环,新陈代谢,可持续发展。从而营造出一个城市生态的新逻辑,同时在体系中植入更多的新产业,让新的社区和旧的城市记忆和平共处。

 03 

获奖作品: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国际设计竞赛获胜方案

获奖者:ennead architects LLP

该项目坐落于长江口的上海市崇明岛上,建筑面积达39,670平方米,位于占地17.5公顷的风景保护区内。作为现有中华鲟保护基地的延伸,项目设计最大程度上还原中了中华鲟和江豚等珍稀保护动物的原生环境,塑造了一个集生态展示与研究功能于一体的自然保护设施,为濒临灭绝的长江珍稀鱼类创造有利的繁衍条件,减少物种数量递减。ennead的设计有力响应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及生态保护议题,从公民教育角度出发创造出富有互动性的展示空间,将有力提升来访者对长江生态环境的了解与保护意识,进一步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中华鲟等珍稀鱼类的保护事业中。

戏剧性的建筑形态是自然与结构对话的产物。建筑外观绵延起伏的流线设计颇具视觉美感,其灵感源自河流的涟漪和长江上游的标志性景观。略呈弯曲的木质结构支撑了建筑肋骨,中央脊柱则将建筑的三大空间完美衔接。整体建筑合而不分,分而不离。而轻质外表皮系统则采用了半透明PTFE材料,轻柔地包裹着一系列内部养殖和展示池,最大限度地控制日照光线,营造了亮度适宜的室内空间环境。

获奖设计采用了高度整合的可持续发展方案,结合了夹层胶合木结构、地热供暖和冷却循环回路,并运用由土生和水生植物共同构成的湿地达到快速碳固存和场馆用水净化的作用,呈现了新时代生态平衡的重要典范。此外,景观设计方案重新构建了长江流域的海岸线系统和各种生态区域,在土地和水生栖息地之间建立了关键的平衡。

 01 

获奖作品:高铁杭州钱塘客运枢纽

获奖者:法国VP建筑设计事务所

项目地处钱塘江穿流而过的江东地区——钱塘新区,与萧山国际机场及其 T5 航站楼在交通上直接相连。设计理念来源于“钱塘浪涌,荟萃潮生”。站房正立面以波浪起伏的屋脊天际线呼应浪潮概念,展示钱塘区城市形象。通过对基地现状区位、城市功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交通条件等情况进行分析,引入第 5 代 TOD 站城综合体自然生长的概念,将站房综合开发与城市综合开发融为一体,预留生长空间。以站房为中心,由四大交通枢纽为基础的四个办公楼围合;贴临站房南北群楼为融合了办公、商业、会议中心、酒店等站房综合开发,板上开发布置了小型办公空间和商业街。通过站前广场与板上开发的多层次的城市绿化和雨水回收灌溉系统将提高场地的生态价值。

 02 

获奖作品:上海滴水湖国际会议中心 Shanghai Dishui lak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

获奖者:查普门泰勒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项目面积约160,000平方米,设计方案采用国际公认的最佳设计手法,结合国际先进的会议设施,5A级办公楼,五星级酒店及配套商业活动区,打造出技术先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多功能开发项目。两座相互连接的双子塔造型别具匠心,与水平方向的模块化群房相结合,在开发新区的中心地带打造出一座独特的地标性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是灵活多变,每一间房间、礼堂和展厅都能进行灵活分割和再布局,使该会议中心能够满足多层次的不同需求,同时确保其使用率最大化。通过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贯穿于设计的全方面,如朝向、节能、选材、减少废料等解决方案以及临近滴水湖的地理位置,设计建立起一个协调统一的策略以确保高质量的同时,将其对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03 

获奖作品:大阳山数字经济园中央森林总部设计 Dayangshan Digital Economy Campus Central Forest Headquarter Design

获奖者:Inbo

中央森林总部由TOD 总部区和中央绿芯组成,是高度复合的TOD开发模式下,自然与城市协调交融的苏州产业新园示范地。集成城市商业服务、星级酒店及服务式公寓等复合功能,共同构成集约开发的城市创新综合体。当抵达大阳山地铁站时,乘客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所在位置。他们首先会被欢迎来到B2层的下沉室外广场,从这里开始,阳光和绿色元素会一直延续到站台。

在中央绿芯东侧,利用山水环境,优化放大蓝绿空间, 形成低密度高交流的公共场所,吸引科创企业和顶级研学机构。面向青年创客,提供设计学院、共享实验室、孵化群落等个性化科创载体。

作为创新中枢,中央森林总部区依托头部企业总部、集成总部、数字技术运维、智慧城市服务等,构建上下楼即上下游的超级生态产业系统。是整个园区与自然交汇的核心以及产业的智慧大脑。

 01 

获奖作品:“圆”之流 - River Loop Headquarter Design

获奖者:100 Architects (Shanghai) Co. Ltd.

“圆”之流是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州,里奥内格罗河岸的一组大型城市装置项目,长约4公里。总体规划方案不仅将河岸本身,还将毗邻区域定义为公共公园,为各类用户提供不同类型的城市设备。

该提案冥冥之中受河流蜿蜒曲折的轮廓所引导,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公共框架,该框架不那么笛卡尔式,更为蜿蜒,不那么突兀,对人的尺度和行人更为友好,不那么灰暗,更受欢迎和更为刺激。这条河可以将城市、其市民及其典型的自然公共空间重新连接起来。

通过这种方式,提案的主要目的是创建一个混合的城市自然系统,将景观的三个基本方面交织在一起:可控的自然生态系统、行人可达性和公共空间功能性。

 02 

获奖作品:广州广船地块湾区未来港城市设计

获奖者:思邦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项目亮点:

规划的整体结构是“一心一环三带”。“一心”,即时空船场是广船项目结合历史与未来的核心元素;“一环”,是围绕中心区域的一条工业遗产互动环,它作为项目基地内的主要步行动线,连接了滨江船台,船厂后街,酒店下沉广场,时空船场,以及龙门吊遗址下的船坞公园与极限运动公园。“一心、一环”自然连结三个主要功能带 : “商业带”、“生活带”与“滨江遗产带”, 我们统称为“三带”。

广船项目由三层水平交通网络以及多处竖向交通连通,其中包括地铁层、轻轨层、二层步行平台、地下环路连接和多节点的竖向交通。工业遗产互动环与各遗产轴线共同将滨水遗产走廊与芳村大道相连。长堤路作为基地内主要交通干道将各地块高效连接。

如此一体化的混合型项目的优势远不止其在美学上的成就。我们的总体规划设计是建立在丰富的活动,良好的连通性,紧凑且高质量的公共空间以达到其应有的效果,从而确保广州造船厂成为世界级的出行、娱乐与当代生活的目的地。

项目简介:

广州造船厂作为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元老,我们希望在先进的生态与城市规划理念的基础上,将这座19世纪成立的船场重建为一座充满活力与力量的,平衡且多样化的混合使用项目。

我们希望能将当地生态,行人,车辆与交通系统融为一体,建立一个无缝连接,且清晰易懂的系统。这个系统的目的是确保基地商业的活力与其周边的联系。我们的总体规划设计将船厂的文化遗产作为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平台,同时也将船厂遗址重建为当代可持续发展的高密度新城区。

 03 

获奖作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中央公园方案设计

获奖者:阿拓拉斯(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戴德梁行房地产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海南自贸港作为中国一带一路铆合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点,促进三亚从传统旅游城市向“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迈进。三亚以崖州湾科技城为平台,建设先导科技新城。新城中轴起绿廊,崖州湾中央公园联动区域、服务全湾,打造代表三亚科研气质的精神文化公共空间、承载海南自贸港未来建设想象力的“三亚新名片”。

设计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以科研人员为代表的各类人群特有需求为导向,形成多个以标志性建筑为核心的人文活动及公园服务中心,有机重现功能单元,打造“以人为本”的中央公园。

通过风动模型分析,形成场地基础形态,将水和山地引入中央公园,交织塑造弹性空间,形成生态群落廊道,改善微气候。智慧创新的标志性建筑点状分布,富含科技感的艺术构筑物串织未来感,多维度连接城市与中央公园,并与周边绿地形成区域联动,大范围激发城市活力。

 01 

获奖作品:徐州养心酒店

获奖者:浙江蓝城卓时建筑环境设计有限公司

本设计以“禅修”作为设计核心,通过“自然与禅”和“生活与禅”对禅意进行表达,借“以光塑型”和“引境入室”的设计手法表达室内空间的禅意氛围。选材上自然质朴,用桧木作为大面的装饰饰面,地面选用了深色的石材,墙面是一抹朴素的灰白。手法上以块面为主,与建筑的几个造型特殊的木勾顶面完美契合。在空间里穿过,看不见“禅”,但心中已感平静。

 02 

获奖作品:虚实之境

获奖者:JG中筑创联

真实与想象的空间结合。

灵感取材自「Narcissus 纳西瑟斯」的神话传说, 沉没和迷失在水面的倒映里。跟随设计师的想象力带你踏入镜中,步向另一个既真实亦虚构的世界,抛开时间的界限,通往结合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个虚实之境。

本设计运用多圆和弧线的几何语汇, 通过多镜面与绿意植物的呈现, 为来访者提供沉浸式 纳西瑟斯神话中池塘畔的体验和虚实世界的镜像感。在沙盘区运用弧线、穹顶,特色涂料:象征现实;而正中位置的玻璃圆形模型:象征非现实,营造出梦幻的虚拟实境世界。随通道走进洽谈空间,简练的镜面弧形把天花和地面连结一起。墙壁是有打印了森林虚影幻象的镜面玻璃,让来访者仿佛坠入虚幻的神话传说中。

最后来到VIP室,如同一下子从虚幻的森林瞬间回归森林里的宁静。这是一场穿梭神话传说至未知世界的虚幻之旅。通过多镜面的幻影、 神秘的色彩、 通透的材质,营造出神秘变幻的气场,让人穿行在真实与虚幻之间,唤醒人们对于神话的神秘想象。

 03 

获奖作品:“仓”艺术馆

获奖者:MOD墨设设计

墨设设计一直致力于打造“超级记忆点”,本项目亦是如此。

本项目位于上海朱家角古镇,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艺术与文化在此汇聚。墨设设计致力于打造区别于市场,属于这个地块的唯一的高品质人文艺术“地标性”体验中心。该体验中心结合了餐饮、园艺、艺术中心等多重功能,灵活多变。

 01 

获奖作品:建筑师夫妇的度假屋

获奖者:立木 L&M

原始户型是Y型的两室一厅,但却有着比室内更大的内庭院。开发商精心布置的归家流线颇具仪式感,但却流于“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的精心雕琢,反倒是未打理过的庭院,有着“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朴实亲切。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似随意的空间来自对尺度的分毫必争。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坡屋顶下的高差,将原始户型拆分成了“三合宅”,使用面积翻倍,共享空间连续且舒适,又能够为主人、孩子和客人提供三个私密的套房。除了“实”的三个盒子外,度假屋内还有“虚”的三个盒子,作为游乐、树屋与冥想使用,这是一种有趣的呼应。

度假屋同时满足了团聚和独立的双重需求,在极致状态下,家里的每一个人——男主人、女主人、孩子、客人都能拥有一方完全独立的小天地,可能是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对于度假的最终幻想。

改造后的度假屋取名为“洽洽屋”,“洽洽”二字既是虚实两个“三合宅”,又有一种嗑瓜子侃大山般的轻松滋味。

 02 

获奖作品:法拉利俱乐部

获奖者:郭腾&焦焱

场地位于商业核心地段的办公高层,现状的拥挤杂乱与窗外CBD的壮丽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甲方作为北京法拉利俱乐部的负责机构,想要让公司成为法拉利元素的商务洽谈与办公并存的场所。在此契机之下,我们借由法拉利品牌特性,挑战对形态的想象,探寻一种流动的艺术,创造贴合品牌形象的新场景。

我们在解析法拉利品牌调性后,将设计主题定义为“流动的艺术”,空间整体以凝固的流线形态呈现。“流线”一源于“势”,是山川河流之势,是自然之决策,是空间与时间的对话;二源于“凝固的时间”,是车体运动的轨迹,是光影与速度的结合;三源于“车体”,由工到意,基于对法拉利汽车设计语言的理解再提炼。整体以红、白、金为主色调,将简练的工业语言与自然的美感完美结合,以曲线设计出结构节点,结合线性灯光,绘制出空间流动的轮廓。自由的线条设计是空间的精髓所在,从天花延伸至地面,既可以空间分割,也可以是家具本身,在各个角度与使用模式上,展现出不同的力量和美感。一个元素“流线”,从商务洽谈贯穿至办公区,作为空间的视觉中心,联通空间功能,撰写“流动的艺术”。而由流线围合出的气场,塑造出生机盎然的自由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与交流,打破传统框架造型的想象与高层办公体验的常规格局。

 03 

获奖作品:云中剧场松阳之窗文化展厅

获奖者:浙江安道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一扇窗,一片云,一座山,一处云中剧场。

秘境松阳、古典松阳、田园松阳,通过文化的注入和空间的营造,将故事脉络与体验形式交织,牢牢抓住沉浸式体验的核心肌理,还原一幅“山水——村落——农田”的原始拙貌,仿佛置身云中,游走在村落石阶之上。

我们借用“内景观、内村落、内建筑”的设计手法,将松阳的自然风貌从外部引入到室内,把松阳的文化气韵和风骨态度从历史传递到当今。传统与未来交融,温度与科技并存,最终构造一处穿越时空的“云中剧场”,以突显新旧之间的过渡性与戏剧感。

2022IAF锋建筑节汇聚充满想象力与灵感的的未建成作品,在未建成中发掘无限的潜能,赋予设计作品改变未来的更大的可能性。

IAF锋建筑节期待与更多支持者们同频共振,凭借不忘初心的坚守和砥砺前行的激情打造一份收获颇丰的年度答卷;同时希冀能收集更多充满创意与哲思的作品以及结识更多具有参考性的设计思考与实践脉络的建筑设计师,共同探索建筑设计的未来!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因有共同的期许和野心IAF才得以奔走在自己的热爱中......迈过2年,我们仍足够真诚且无畏2023IAF锋建筑节即将开启期待与您再次相逢并肩前行,不负所期

 END 

点击图片 | 查看往期报道 -

2021IAF锋建筑节年度回顾: 忆昔追今,未来可期

IAF锋建筑节·2022年度优胜奖作品发布

#       Ideal  Architecture  Festival        #

IAF锋建筑节是一项关注“未建成”设计作品梦想实现和重生的国际赛事,面向全球建筑师、设计师征集那些处于“未建成”阶段,或还无法付诸实施的设计作品,为它们提供一个积极转化为建成的时机。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IAF锋建筑节鼓励建筑师用独特、唯一且原创的建筑语言来表达个人风格鲜明的创作和思考,用独具匠心的方法赋予建筑更多的艺术和想象力,给设计作品更多改变未来的可能性。

参评组织运营:广州设计周组委会、广州设计周全球伙伴联盟(GIA)

全球战略伙伴:希洛系统门窗

国际学术主持:美国建筑师协会(AIA)、新包豪斯设计精英大师协会(NBEV)、ACTIVE HOUSE国际联盟、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智慧资源伙伴:青年建筑

联合支持媒体:广州设计周媒体联盟、iDeisgn绝对设计、AD建筑装饰、ARCHIWORLD世界之旅、CA当代建筑、第一美学、构筑空间、建道筑格ArchiDogs、建筑档案、建筑联盟、建筑偏移、UniDesignLab、设计纪元、ZaomeDesign专筑

 * 排序不分先后

#       Interior Design  |  Architecture  |   Landscape      #

#       CIVRO. Windoors & Facades System        #

CIVRO. -建筑外立面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希洛建筑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是全球高品质建筑外立面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1993年开始涉足建筑门窗行业,数十年产品经验积累与技术沉淀,为严苛的应用提供卓越的外立面系统解决方案,其产品线涵盖建筑门窗、幕墙、阳光房、遮阳等。希洛于德国·维尔茨堡设立研发采购中心,中国·上海、北京设立营销中心,中国·广东设立生产物流基地,是集建筑外立面产业链于一体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外立面系统方案提供商。

#        CIVRO.   |   CIVRO.   |    CIVRO.   |    CIVRO.       #

扫码关注

广州设计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广州设计周商务合作书

X
客服
电话
15103086018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销售客服

门票客服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