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添猛将!广州又一12英寸晶圆项目动工

来源:世展网 分类:可再生能源行业资讯 2022-12-15 18:08 阅读:*****
分享:
戳关注我们!电子资讯干货和福利活动全都有~12月14日上午,我国首条12英寸先进智能传感器及特色工艺晶圆制造产线项目——广州增芯项目正式动工!据OFweek维科网·电子工程了解,广州增芯项目的全称是增芯12英寸先进智能传感器及特色工艺晶圆制造量产线项目,由广州智能传感器产业集团发起,批复投资70亿元人民币,将建设月加工2万片12英寸的晶圆制造量产线。该项目于2022年12月开工,计划2024上半年通线,2025年年底满产。根据官方资料,广州增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增芯科技”)是一家致力于建设国内第一家专业定制化12英寸智能传感器芯片制造企业,以力学、声学、微流控、生物等传感器件及配套ASIC芯片为主要产品。增芯科技总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总占地面积370亩,其中一期总投资约70亿元人民币,达产后预计实现年总销售收入约28亿元人民币。着力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全球传感器最大的应用市场,快速构建传感器产业生态圈,助力大湾区成为全球传感器产业中心的核心支撑和引领平台,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 粤芯之后的又一“猛将” 众所周知,在科技领域发展中尤其是芯片产业来看,以上海、杭州、无锡、苏州、南京、合肥为首的长三角地区发展向来不错。而珠三角地区则以“IC设计之都”深圳为最,广州方面最大的优势在于终端产业非常发达,而处在顶端的芯片产业则和长三角有一些差距。此次广州再次落地重大芯片项目,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广州芯片产业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三年前投产的粤芯半导体。当时,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投产标志着广州可生产在地芯片,填补了广州芯片的生产空白。

(源自粤芯半导体官微)

要知道,粤芯半导体可是国内第一座以“定制化代工”为营运策略、专注模拟芯片制造的12英寸芯片制造公司,粤芯半导体拥有广州第一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也是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唯一进入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平台。粤芯半导体先后于2019年及2021年相继实现一期、二期项目正式量产,从消费级芯片起步,进而延伸发展至工业级和车规级芯片。粤芯半导体的实力大家也有目共睹:2018年3月打桩、10月主厂房封顶、2019年3月设备搬入,6月生产设备调试完毕开始投片,9月两个工艺平台开发完毕、通过可靠性验证,并开始爬坡“量产”……仅仅用了18个月,粤芯半导体便完成了这套流程,实现从无到有到量产的突破。数据显示,粤芯半导体一期项目于2020年12月实现满产运营,产品良率达到97%以上。如今,粤芯半导体三期项目瞄准工业及车规级产品正加速建设。OFweek维科网·电子工程获悉,就在上个月,粤芯半导体正式完成B轮战略融资。该轮融资由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下属广州科创产业投资基金和广东粤财控股下属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两家知名产业投资机构联合领投,同时获得中国农业银行下属农银投资和中国建设银行下属建信投资等既有和新战略投资股东追加投资。此次融资所获资金将全部用于粤芯半导体三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在三期项目中,粤芯半导体计划投资162.5亿元,新建产能4万片/月的12英寸集成电路模拟特色工艺生产线。此外,三期项目规划打造工业级和车规级模拟特色工艺平台,主要应用于电力电子、汽车电子的功率器件芯片、信号链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微控制器芯片及图像传感器等多种产品。毫无疑问,粤芯半导体的崛起就犹如广州半导体界一颗明珠,将广州乃至大湾区的造芯热情推向了高潮。同时,这也为广州芯片产业播下了种子,一个个芯片独角兽正在大湾区拨地而起。有位资深投资人曾提到,珠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平衡,设计产业很大,芯片制造产业底子薄、全面布局晚,芯片研发、高端科技支撑不足,芯片人才供给体系不完善,总体竞争力受到影响。这一点,不少本地投资人感受深刻。以往在他们的接触中,不少初创公司可能拿着来自珠三角的投资,却倾向于在长三角落户。显然,广州过去的芯片之缺是整个大湾区的隐痛。如今不仅有粤芯半导体,还有增芯项目的落地。根据大洋网的报道,广州增芯项目是我国少有的全市场化资金来源的芯片制造项目,也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集成电路产业平台之一。OFweek维科网·电子工程进一步了解到,增芯项目产出的传感器芯片可广泛适用于下游产业的超高清显示屏内。这些芯片就像设备的耳朵和眼睛,让超高清显示屏能够根据外界变化,自动调整显示参数或识别物主信息。根据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动工前他们就已与维信诺项目展开了深入交流。如今广州增芯项目已与10家MEMS设计骨干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定制工艺设备、开发特色工艺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加速度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磁传感器、基因测试芯片、微流控芯片、硅基麦克风芯片等,契合未来10年全球MEMS产业市场数倍增长、我国MEMS本土产业数十倍增长的发展趋势。 12英寸晶圆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纵观全球芯片发展,晶圆产能正从8英寸向12英寸过渡,这也是国内半导体目前的发展方向之一。根据SEMI的统计数据,全球12英寸晶圆厂的数量从2020年的129个增加到2022年的149个。另外,我国2021年新建28个晶圆厂中,有7座是12英寸晶圆厂。与积极扩张的12英寸晶圆厂数量相比,8英寸和6英寸晶圆厂正在逐渐减少。据不完全统计,在2009年-2019年10年间,全球一共关闭了100座晶圆厂,其中8英寸晶圆厂为24座,占比24%,6英寸晶圆厂为42座,占比42%。为什么8英寸和6英寸晶圆厂越来越不吃香了呢,主要是因为12英寸晶圆有很多优势。众所周知,半导体发展有两条技术主线:· 1.晶圆尺寸正在不断增大;· 2.芯片工艺制程的不断降低。要知道,单个晶圆面积越大,上面可以制造的芯片数量就越多。举例来说,8英寸晶圆可以制造出88块芯的话,12英寸晶圆上就可以制造出232块芯片,有很大差距。此外从使用效率上来看,12英寸晶圆也优于8英寸晶圆。从应用领域来看,8英寸晶圆主要是工业、汽车、手机等,主要包括功率器件、电源管理芯片、MEMS、显示驱动芯片与指纹识别芯片等等;12英寸晶圆则更多的覆盖了先进制程工艺,例如CPU、GPU、存储芯片等高端逻辑芯片,以及FPGA芯片、WiFi蓝牙芯片、音效处理芯片等等。这些也是未来高端化产业必不可少的器件,是未来大势。从全球各区域12英寸产线建设情况来看,日本在全球12吋晶圆产能比重持续下降,2015年约占19%,2024年将跌至12%;美洲也将从2015年的13%,跌至2024年的10%。SEMI认为,韩国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投资额在150亿至190亿美元之间,紧随其后的中国台湾投资额约为140亿至170亿美元,中国大陆为110亿至130亿美元。OFweek维科网·电子工程也注意到,国内已有不少12英寸晶圆项目开展的如火如荼。其中当以中芯国际布局最为广泛,包括:2020年7月31日,中芯国际与北京开发区管委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建设一座12英寸晶圆厂,12月份,中芯京城成立,注册资本50亿美元,首期项目月产能为10万片;2021年3月,中芯国际宣布在深圳再建一座12英寸晶圆厂,项目投资额为2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9.74亿元,月产能为4万片;2022年1月4日,中芯国际临港基地12英寸晶圆厂正式启动建设,项目计划投资8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5.21亿元,注册资本55亿美元,月产能为10万片;2022年8月27日,中芯国际与天津市西签署新的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天津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一座12英寸晶圆厂,注册资本50亿美元,投资总额为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6亿元,规划建设产能为10万片/月,可提供28nm-180nm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除了中芯国际,还有不少新建和扩建12英寸晶圆厂。先看今年,赛微电子在年初宣布,将在合肥高新区建设12英寸MEMS生产线,预计总投资为51亿元,建成后月产能为2万片;今年6月,华润微计划投资75.5亿元,在重庆建设12英寸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线,主要生产中高端功率半导体并配套建设12英寸外延及薄片工艺能力,建成后月产能为3万片。再看去年,晶芯半导体12英寸晶圆再生项目于2021年9月开工建设,总投资23.13亿元,已于今年6月投产,预计次年上半年的产能将达到每月10万片;2021年9月,安徽铜陵的富乐德长江12英寸再生晶圆项目宣布正式量产,项目总投资10亿元,预计可达月产能20万片;2021年7月,至微12英寸晶圆厂项目正式量产,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规划产能每年168万片晶圆再生及120万件零部件清洗能力;2021年1月初,闻泰科技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宣布扩建位于上海临港的12英寸晶圆厂,产能预计将达到每年40万片;在更早的2020年12月21日,士兰微的12英寸生产线就在厦门海沧正式投产,总投资170亿元,规划建设两条以功率半导体芯片、MEMS传感器芯片为主要产品的12英寸特色工艺功率半导体芯片生产线;还有2020年7月,图像传感器龙头格科微在临港新片区投资建设“12英寸CIS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规划产能为每个月6万片CMOS图像传感芯片;另外,华虹无锡的一期项目,也就是华虹七厂,在规2019年正式落成并迈入生产运营期,划月产能为每个月4万片12英寸晶圆,也是全球第一条12英寸功率器件代工生产线。 写在最后 围绕12英寸晶圆,业界在近两年扩产、增产异常激烈,从长期趋势来看,目前业界大规模的扩产动态已表明头部企业对12英寸晶圆前景看好。更重要的是,当前的扩产行为不仅仅是为了缓解短期的芯片短缺问题,更是适应未来长期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在消费电子市场疲软行情下,云、服务器、高性能运算、车用与工控等领域高速发展,未来市场对于晶圆需求这块蛋糕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由8英寸向12英寸逐渐过渡,12英寸份额比重不断加大,头部大厂更是需要把握市场契机,早早稳固市场地位。路漫漫其修远矣,国产半导体也应该抓住这波机遇,不仅仅是广州拼了,大湾区拼了,整个国产半导体产业也要“拼了”。热文回顾

C919大飞机成功交付,航空发动机VS高端芯片制造,哪个更难搞?

工业电子迎来爆发期,这些细分领域即将驶入快车道!

突发!印度扣留vivo数万台手机,价值过亿!

绕过游戏规则,又一家龙头企业换道出发!

美国最大芯片代工厂:裁员超800人!

添加小助手微信,加入电子工程行业交流群

欢迎戳转发、点赞、在看一键三连支持我们~你的分享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X
客服
电话
13924230066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销售客服

门票客服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