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器械/健康/美妆/生物,医疗器械,健康养生行业资讯更多

【年度医药外贸分析】 国内外受青睐,中药进出口额持续攀升

来源:世展网 分类:医器械/健康/美妆/生物,医疗器械,健康养生行业资讯 2023-03-16 19:33 阅读:11465
分享: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疫情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推动全球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中药类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大放异彩,在海外市场也同样受到青睐。植物提取物、中药材及饮片、中成药、保健品进出口均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

2022年,我国中药进出口延续2021年势头,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外贸总额85.7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额为56.9亿美元,同比增长13.8%;进口额为28.8亿美元,同比增长5.1%。

概况

1

疫情常态化时代,植物提取物出口放量增长

植物提取物一直以来都是中药类出口的大品种,基本保持较高出口增速。2022年,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10.7万吨,同比增长2.0%,出口总额35.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

从出口市场看,欧洲、南美洲市场稳步发展,增速分别为9.3%和6.1%;大洋洲和亚洲市场延续2021年趋势增长依旧迅速,增速分别为23.7%和38.4%;北美洲市场首现颓势,负增长8.6%,非洲市场连续两年负增长。

图 2022年中药类商品出口分类统计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2022年,植物提取物出口大品种变化不大,出口额合计占总出口额50%以上,出口前十位的产品与以往变化不大。伴随疫情常态化,健康饮食、治未病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终端膳食营养补充剂的销售增长拉动植物提取物出口放量,天然代糖、天然膳食纤维、替代蛋白等品类的新产品受到更多的市场关注。

2

中药材及饮片出口稳中有进

2022年,我国向11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中药材25.1万吨,同比增长7.8%,出口总额14.0亿美元,同比增长3.6%,出口均价5.58美元/公斤,同比下降4%,出口均价下降与国内部分药材产能过剩和国际运费回落等因素紧密相关。总体来看,2022年,我国中药材出口量增价减,出口额基本稳定。中药材出口保持在中药整体的20%左右。

由于不同国家文化和医药政策的差异,我国的中药材出口后,仅在少数国家和地区作为传统药原料使用(如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中药材更多地被作为普通食品或膳食补充剂使用。所以,我国出口的中药材多数是药食两用的滋补性品种。2022年,我国出口中药材前十大品种(以出口金额计)为肉桂、枸杞、人参、茯苓、当归、黄芪、冬虫夏草、半夏、罂粟子、鹿茸。

3

中成药出口表现抢眼

中成药在中药产品整体出口额中占比不高,出口比例常年维持在7%左右,相对于原料类产品仍处于弱势地位。2022年,中成药出口额3.8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出口量1.31万吨,同比增长12.6%。疫情以来,中药海外注册的步伐加快,也带动中成药的海外出口节节攀升。

分市场看,中国香港表现突出,2022年出口至中国香港的中成药1.7亿美元,同比增36.9%,这与年初香港疫情严重,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在香港使用,支援抗疫有一定关系。中成药第二大出口市场马来西亚也显现出旺盛的需求,尤其是近两年,2021年,出口至马来西亚的中成药2274万美元,较2020年增长196%;2022年,出口至马来西亚的中成药5422万美元,同比增长138%,体现出中马双方在中药领域开展的长期合作在促进中药走出去取得的成效。2022年3月,中国与马来西亚的《传统医学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续签,中马双方继续加强和促进两国在中医药执业、教育、培训和研究的合作。

4

保健品出口势头强劲

目前,保健品在海关统计系统中比较特殊,主要包括鱼油及鱼肝油类、蜂产品类以及燕窝,维生素及矿物类制剂产品并未统计在内,另外不少保健品是以食品的形式出口,也未纳入保健品项下,本文中有关保健品贸易的数据为不完全统计。

2022年,保健品出口额3.8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其中,鱼油及鱼肝油类产品增长强劲,出口额2.7亿美元,同比增长36.7%;蜂产品类略有下降,出口额1.1亿美元,同比下降3.2%,除蜂蜡有所增长外,蜂王浆及蜂蜜、蜂花粉类出口额同比均有下降。

5

进口稳步增长

疫情常态化后,海外供给恢复,2021年中药类商品进口强势反弹,全年进口金额27.4亿美元,上涨24.1%;2022年,全年进口金额28.8亿美元,上涨5.1%。

图 2022年中药类商品进口分类统计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细分领域来看,2022年植物提取物进口7.8亿美元,同比下降12.5%。进口植物提取物中,精油类原料占植物提取物的63%,由于精油产品的特殊性,进出口往往有大小年之分,因此对植物提取物的整体增长变动影响较大。2022年,精油类产品进口金额4.9亿美元,同比下降23.8%,是2022年植物提取物进口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如果除去精油类的影响,2022年,植物提取物(不含精油)进口额2.9亿美元,同比下降7.8%,进口数量3.1万吨,同比下降仅0.1%。可以看出,2022年,植物提取物(不含精油)的国内市场需求变化不大,进口价格的下调,导致进口金额回调。

我国常见进口药材品种约110种,进口药材品种和产地相对稳定。我国每年从全球约70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药材,这些国家和地区多数位于亚洲,从亚洲进口药材数量占我国进口药材总量的90%以上。2022年,中药材及饮片进口额6.14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其中,进口中药材前十品种(以进口金额计)为西洋参、鹿茸、人参、姜黄、番红花、甘草、丁香、血竭、乳香、没药,前十品种进口额占我国药材进口总额的36%。2022年,我国进口药材的前十大货源国(以进口金额计)为印度尼西亚、缅甸、加拿大、新西兰、韩国、印度、泰国、越南、俄罗斯、美国,占我国中药材进口总数量的85%,进口总金额的87%。

2022年,中成药进口4.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前两大进口市场(中国香港、德国)的进口额占全球的85%份额。主要进口市场表现良好是带动中成药进口的主要原因。中国香港的进口额2.2亿美元,同比增长9.8%,德国进口额1.5亿美元,同比增长41.7%。

在国家扩大进口政策的引导下,近几年,保健品进口业绩亮眼,连续保持较高的进口增速。2022年进口额10.5亿美元,同比增长20.2%。其中,燕窝依旧是最受欢迎的保健品,2022年进口额6.5亿美元,同比增长20.0%,但是燕窝的进口均价下滑达13.5%,以价换量。根据历年来的燕窝进口数据分析,燕窝进口总量已有超过国内市场需求的迹象。从目前的情况看,2023年,燕窝进口可能会有较大的下调空间。

新冠疫情加速中药产品

海外推广步伐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2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传统医学法律法规;我国与43个外国政府、地区和国际组织签署了中医药合作协议,被纳入16个中外自贸协定中。目前,中药以膳食补充剂或健康食品的身份进入海外主流市场更为容易。如在澳大利亚市场,经粗略统计,以补充药物身份注册的中药品种超过100个;在美国市场,以膳食补充剂身份注册的中药产品近百个。

随着中医理念的传播,以药品身份进入全球市场的产品日渐增多,但主流欧美市场的药品注册数目依旧有限。地奥心血康胶囊是首个在欧盟以传统草药的身份注册成功的中药;逍遥片是国内首例通过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的复方中药品种;另有丹参胶囊、板蓝根颗粒、愈风宁心片以欧盟传统草药的身份注册成功;抗病毒口服液、胆宁片、乐脉颗粒以天然药品身份注册成功。美国市场方面,复方丹参滴丸、穿心莲提取物、扶正化瘀片、桂枝茯苓胶囊、杏灵颗粒、威麦宁胶囊、康莱特注射液和康莱特软胶囊、连花清瘟胶囊等虽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申请,但基本都处于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

新冠疫情的三年来,对于中药产品海外拓展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如:佛慈制药的藿香正气丸、防风通圣丸、小柴胡汤丸收到乌兹别克斯坦卫生部颁发的药品注册证书;步长制药的宣肺败毒颗粒,先后在加拿大、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卫生部成功注册并获准上市销售;广东一方的化湿败毒颗粒先后获得阿联酋植物药紧急产品标准注册、柬埔寨卫生部药品注册证书等;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胶囊更是在巴西、印度尼西亚、加拿大、莫桑比克、罗马尼亚、泰国、厄瓜多尔、新加坡、老挝、吉尔吉斯斯坦、菲律宾、科威特、毛里求斯、乌干达、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分别以“中成药”“药品”“植物药”“天然健康产品”“食品补充剂”“现代植物药”“天然药物”等身份注册获得上市许可。这些企业和产品的成功注册,给所有中药企业以极大的信心和鼓励。

注册只是万里长征的起点,真正做到开拓海外市场,形成规模销售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以和黄药业的胆宁片为例,虽然2016年获得加拿大天然药品上市许可证,但用了几年才完成了加拿大境外生产场地认证工作,直到2022年与加拿大落地进口商签订销售协议,才正式开始批量出口销售。

中药外贸展望

2022年,我国中药类商品外贸虽然保持较平稳的增长态势,中药海外注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中药海外注册转化销售的发展之路还需要时间的沉淀,短期内难以引领中药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加之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波云诡谲,全球化产业链格局向区域化产业链格局转化,2023年,中药外贸将迎来更严峻的挑战。

1

上海合作组织朋友圈扩大,促进各国传统药交流互鉴

上合组织的大家庭也在不断扩容,为上合组织间开展更广泛的交流合作提供平台。中国已在多个上合组织相关国家建立了海外中医药中心,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协同发展。2022年,我国同上合组织相关国家的中药外贸总额8.2亿美元,约占我国中药外贸的10%。

近年来,中国与上合组织相关国家在传统医学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密切的交流与合作。2022年9月成立的上合组织传统医药产业联盟,是在上合组织框架下成立的非政府、非盈利性、开放性的合作交流平台。联盟的工作内容以助力传统医药企业深化全球产业链合作为基础,通过加强产、学、研、医等多层面的交流、互动、合作,进一步推进上合组织国家间传统医学交流互鉴和传统医药产业发展。首批联盟成员机构50个,包括来自上合组织相关国家的11个行业组织、5家科研院所、3家医院、5家大学、26家龙头企业。

2

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机遇,实现共享共赢

RCEP区域正是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和中成药重要的进出口贸易伙伴集中地。RCEP的实施将显著提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促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融合,有效地促进中药贸易往来和交流合作。

2022年,我国对RECP伙伴国中药类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3.6亿美元,同比增长17.0%,其中出口额为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7.3%,出口中药类商品16.0万吨,同比增长5.0%;进口中药类产品13.4亿美元,同比增长16.6%,进口中药类产品18.3万吨,同比增长76.0%。

以马来西亚为例,粗略估计,马来西亚药用动植物资源约8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约700多种,如忧遁草、猫须草、黑面将军、东革阿里、石斛等。但是,目前中国允许从马来西亚进口的中药材仅11种,且多为植物源中药材,包括荜茇、槟榔、丁香、豆蔻、莪术、胡椒、姜(生姜、干姜)、鲜或干的沉香、鲜或干的菊花、鲜或干的木香、血竭。从中药材种类上看,进口品种数目较少,未能有效开发利用马来西亚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即使是马来西亚国宝级药材东革阿里,也尚未引入国内市场。RCEP实施后,中马双方在中药贸易往来业务将更加密切,未来中马进出口中药材品种类别和规模都将进一步扩大,充分实现中马中药资源共享。相信随着双方合作交流的日趋深化,中马两国将形成新型密切传统医学交流合作关系,推动传统医学在两国的传承创新发展与应用。

3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沿线地区中医药海外发展

中医药是古代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国元素,隋唐时期我国就开始向世界输出针灸、中医、中药等,并从其他国家带回来南药、阿拉伯医学,中医药成为我国与丝绸之路上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来后,这一作用再次凸显,中医药也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广泛认可;疾病无国界,医疗无国界,疾病谱的改变也在倒逼中医药“走出去”,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成为各国沉重的医疗负担,中医药学已形成从养生、治未病、早期干预,到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等整体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防病治病方法技术,在防治慢病井喷,延缓慢病发展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以辅助解决部分问题。

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初始响应国家共65个。到2023年1月,中国已经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从海关数据上看,2015年,我国同“一带一路”倡议初始65国的中药进出口总额12.5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同全球中药外贸总量的5.3%。其中,出口额为9.5亿美元,同比增长12.4%;进口额为3.01亿美元,同比增长1.0%。2022年,我国同“一带一路”151国的中药进出口总额35.5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同全球中药外贸总量的41.4%。其中,出口额为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6.7%;进口额为16.1亿美元,同比增长18.8%。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在关税、投资等多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对我国中药“走出去”、“引进来”提供助力。相信随着“一带一路”朋友圈的进一步扩大,中医药的海外发展将愈发顺畅。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医药国际化信息

微信号 : cccmhpie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X
客服
电话
15103086018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销售客服

门票客服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