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此外,2023年刚刚上市的朗坤环境,其招股说明书中也表示,该公司生物柴油销售价格2019年为4461元/吨,到了2021年则上涨为8357元/吨,涨幅近一倍。从这些数字中,不难看出废弃油脂的火爆程度,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忘情水”火锅店和“思博盈动”之间会有如此剧烈的争议和利益冲突了。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本案中,“忘情水”火锅店和餐厨垃圾特许经营企业“思博盈动”的理由,听起来似乎都有一些道理。本地特许经营企业认为,根据协议,签署的特许经营权是包含本地区的油脂回收的。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在竞标当地的餐厨垃圾运营时,企业是“0报价”的,即没有任何运营补贴。该项目的盈利模式,主要就是依靠废弃油脂的收入来补贴运营的支出,从而达到收支平衡。外地油脂企业,没有本地餐厨垃圾处置设施的投入,却获取了本地废弃油脂的收益,这是不合适的。而对于火锅店来说,有两个争议点十分关键:第一,就算特许经营权包含油脂,但油脂价格本身是遵循市场规律波动的,那么收购油脂的定价权应该由谁来决定?第二,也是更为关键的问题,餐饮店产生的废弃油脂的归属权究竟属于谁?尤其是商家主动收集了废弃油脂,并未进入隔油池,商家是否拥有废弃油脂的归属权和处置权?如果没有,废弃油脂归属权的边界该如何界定?对于“0元中标”的情况,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也提出异议。餐厨垃圾处置属于民生相关的公共事业,“0元中标”的模式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此外,城市管理部门将第三方商家所有的、具有一定收益的废弃油脂处置权划给餐厨垃圾特许经营商户,这中间并没有与餐饮企业经营户协商,没有体现出餐饮企业的权益,这种方式是否妥当?4废油脂争议的五个“灵魂拷问”在这次事件中,暴露出了很多废弃油脂回收行业的深层次问题,值得人们深思。1、废弃油脂是否应当包含在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的业务范围当中?餐厨垃圾的收运处置属于环卫或城市公共事业范畴,早些年废弃油脂和餐厨垃圾混在一起,人们没有意识到其中的价值。但随着废弃油脂的价值的凸显,油脂是否应当包含在餐厨垃圾的收运当中,则逐渐引起了争议。一般来讲,“垃圾”的定义应该是失去使用价值、 无法利用的废弃物品。而餐饮店内产生的废弃油脂,是具备规模效益、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其属性和“垃圾”相比发生了本质变化。这种背景下,仍然把废弃油脂作为“垃圾”进行收运,是否合适?值得我们思考。2、“废油脂”的归属权何时属于特许经营企业?餐饮企业从上游商家购买食用油,用于烹饪加工,就餐客户消费后转变为餐饮垃圾。通常废弃油脂的产生和流转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商家没有收集,直接进入了下水道。下水道中一般会有一道隔油装置,油脂会在隔油池内实现油水分离,油脂留在隔油池当中,环卫或油脂回收单位可以定期回收其中的油脂。还有一种常见的场景,餐饮单位自己设置了油脂回收装置,服务人员将废油脂收集分离,存储在自己的仓库当中,达到一定量后售卖给回收单位。▼餐饮单位自己设置油脂回收装置
如果油脂是在公共设施的隔油池当中,一般不会产生争议。而本案当中,特许经营单位是从餐饮企业仓库中发现的油脂,认为这个油脂是餐厨垃圾,应当归属餐厨处理特许经营企业,这种观点是否合适?这里有一个边界问题,餐饮企业如果将“废油脂”丢弃了,其所有权属于餐厨处理企业没有问题。而餐饮单位没有将“废油脂”丢弃,其所有权是否属于餐厨处理企业?如果说“废油脂”在消费者用餐完成后就归属处理单位了,那处理单位是不是还要派个人来餐厅收取属于其的油脂?“废油脂”还是“废弃油脂”,一字之差,但其中隐含的却是归属权边界的大问题。3、谁拥有废弃油脂的定价权?本案中,还有一个核心争议点——价格。特许经营企业的收购价格为1元/斤,而其他公司的收购价格则为2.5-3元/斤,之间相差了1.5-2倍。作为餐饮企业,选择价格高者出售,似乎并没有问题,毕竟该企业一个月产生废弃油脂高达8吨,卖给两个不同的单位,收入也将相差2.4-3万元。但在一些地方的操作过程中,废弃油脂价格是由城市管理部门来制定的,或是由收运单位自行定价,这似乎都会带来一些问题。油脂的终端销售是市场化的,而前端较为僵化的定价方式,并不利于油脂实时价值的体现,从而导致实际操作层面的各种问题。假设只能卖给本地特许经营企业,那么又衍生出另一个问题,废弃油脂的收购价格应当如何确定?谁拥有废弃油脂的定价权?4、外地企业到本地来收购是否合适?火锅店如果将油脂送给外地油脂处理企业是否可以?在各地的餐厨垃圾和油脂收运,一般来说都有自己的固定收运区域,作为企业不大会到自己的区域之外进行油脂收运。当然,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串货”现象也不足为奇。那么,油脂加工企业是市场化的企业,在当地废弃油脂不足的情况下,除了挖掘本地收运潜能之外,是否可以到其他区域去收集废弃油脂?而在餐饮企业层面,作为废弃油脂产生单位,如果在自己的经营场地内完成了收集分离过程,我是否可以主动选择处理商,将废弃油脂销售给价格高的回收单位?5、城管部门0元委托企业进行本地民生公共事业相关项目是否合适?本案例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在于当地的餐厨垃圾处置的“商业模式”当中,废弃油脂扮演了关键角色。特许经营企业承担了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部工作,但是并不从商户端收取餐厨垃圾的收运和处置费用,也没有从城市管理部门获得费用,全部都是“免费”的。而免费得以可持续运营的关键,就在于油脂。企业通过油脂收益来弥补支出,形成利润。这看似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不需要政府花钱,只是授予了一个“特许经营权”,便成功地解决了本地的餐厨垃圾处理处置问题。但是这中间,却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理处置是一个地区公共事业的刚需,在这样的商业模式下,将一个收益波动巨大的商业活动与保障民生的公共事业混淆在一起,是否合适?我们知道,大多数公共事业的特点,都是最终由财政买单,企业之所以选取BOT等模式参与当地相关业务,是对长期收益有较为稳定的预期。而用油脂作为收益时,其实是波动不稳定的。假如油脂价格下跌,不足以弥补运营成本,如何保障当地餐厨垃圾运营企业的权益?在这种商业模式下,是否需要重新审视政府部门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在一些垃圾分类项目上,我们也看到了类似的操作。城市管理部门将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委托给了相关企业,企业需要完成垃圾分类工作和相关考核,但是城管部门并不支付费用,而是用小区的“垃圾分类特许经营权”来替代费用支出,企业需要通过挖掘可回收物的回收潜力,去弥补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本,以此“商业模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运转。5结语在这场争议当中,核心标的“油脂”被当做“利润”来源,将垃圾处理“成本”和油脂回收“利润”二者混为一谈。但是废弃油脂的归属权,却存在难以明确厘清的边界,这是导致双方争议的根源。此外,关于餐厨垃圾当中油脂的定位和管理方式,也值得思考与探讨,这种“0元特许经营”的运营模式其实值得商榷。假设,将垃圾收运处置费用和油脂回收两件事彻底厘清界限,其实也不失为一种更为合理的管理模式。餐厨垃圾处理企业特许经营,负责本地餐厨垃圾收运处置。油脂作为有较高收益的“废弃物”,则可以参照“可回收物”或“可再生资源”的管理模式,进行市场化的管理。事实上,一些地方已经将油脂问题纳入单独管理,并采用了数字化手段实现对油脂的全过程追溯,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一码归一码”,也许是不错的解决方式。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保圈" 的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环保圈,任何单位及个人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百家号等公开传播平台上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需经本平台授权,并注明"来源:环保圈"。违反上述声明者,平台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商务合作请联系:021-23521160
3、欢迎更多思想者加入环保圈特约撰稿人队伍,申请请添加微信:maweihui002
往期推荐专精特新+碳污协同!7月成都环博会赋能西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深耕西部环保市场,西部旗舰环保展剩余展位预警,抓紧时间报名啦!世界环保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十年!![]()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