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修船市场2023
年中分析和展望
一、全球修船市场上半年分析
船舶修理市场与航运市场密切相关。在集装箱船和干散货船市场的调整影响下,2023年的航运市场相对于2022年出现了显著的下滑。然而,油轮市场的强劲增长推动了与"能源"有关的特定市场的表现。集装箱船市场正在逐步恢复正常运行,部分船舶已开始进行离线维修。尽管全球经济仍存在不确定性,但大多数航运细分市场仍然保持乐观情绪。
近年来,全球船舶修理市场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自2019年以来,随着船舶脱硫装置、压载水处理系统(BWTS)等环保改装项目的增加,船舶维修工作量持续上升。根据克拉克森的数据统计,过去两年中全球船舶修理次数分别为29624次和32750次,呈不断增加的趋势。2023年上半年,全球船舶维修次数为12256次,与去年同期的15128次相比,下降了19%。在接下来的市场中,总体趋势较为谨慎,宏观经济的疲软可能导致未来船舶修理市场的工程量不足。
通过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自2017年以来,船舶修理在2023年上半年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首先,从船龄的角度来看,老旧船舶的修理次数逐步减少,而10年以下船龄的船舶修理次数逐步增加。
具体来说,从2017年到2023年,船龄在20年及以上的船舶修理占比从32%下降到25.7%;船龄在15-19年之间的船舶修理占比从23%下降到22%;船龄在10-14年之间的船舶修理占比从34%下降到29%。与此同时,船龄在10年以下的船舶修理占比从10%上升到23%。随着全球环保法规的加强,老旧船舶的淘汰将逐渐增多,因此修理船舶的船龄将持续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修理船舶的平均船龄已经从2017年的17.77年降至2023年的15.24年。这表明船舶的整体年龄逐渐减少,船东们更倾向于修理和维护相对年轻的船舶,以适应环保法规和市场需求。
船舶尺寸也在逐渐扩大,尤其是大型船舶的修理趋势逐渐上升。
根据统计数据,从2021年到2022年,修理船舶的平均船长和修正总吨(CGT)相对于2019年有所下降。然而,自2023年上半年以来,平均船长已经增加到174.24米,CGT的平均值为18087,这是自2017年以来的最高均值。此趋势表明,船舶修理的规模正逐渐向更大型的船舶方向发展。
此外,10万吨级以上船舶的修理次数也在增加。从2021年的10.2%逐步增长到2022年的10.5%,再到2023年上半年的11.9%。
修理新能源和双燃料船舶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加。
根据数据统计,2020年共有155艘新能源船舶进行了修理,而从2021年起,每年修理的数量都保持在200艘以上。随着新能源船舶的交付量逐年增加,相应的修理和改装业务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二、中国修船市场上半年分析
中国作为全球船舶修理领域的主要大国,市场份额在疫情前后经历了细微的波动。近年来,中国一直扮演着全球主要修船中心的角色。自2018年至2020年,中国的修船市场份额逐步攀升,分别占比为38.5%、39.8%和41.8%。然而,在2021年和2022年,国内修船市场的一部分份额流向了土耳其、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导致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略有下降,分别降至39.4%和37.7%。
但随着中国修船市场的全面复苏,进入2023年,市场份额再度攀升。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的船舶修理企业共完成了5326艘各类船舶的修理,同比增长13.7%。其中,外轮修理完成了2015艘,同比增长22.9%。这使得中国的修船市场份额占据全球市场的53.5%。
在修理类型方面,中国的船厂主要专注于承修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油化品船。相较于2022年,2023年上半年,中国船厂对散货船的修理占比略有下降,而集装箱船、油化品船和汽车运输船(PCC)的修理艘数占比则有所上升。整体修船数量相较往年也有所增加,显示出中国船舶修理市场的持续活力。
(一)上半年中国修船市场份额统计
我国的船舶修理集团主要由三大央企(中远海运重工、中国船舶集团和招商工业集团)、民企以及一些合资和外资企业组成。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上半年,我国船舶修理企业的总修理产值达到了165亿元。其中,三大央企的合计产值占比达到55.2%,而其他修船企业的产值占比为44.8%。
(二)中国修船厂发展情况
我国目前拥有83座修船容量超过5万吨的修船坞,总容量达到1459.5万载重吨。
1、修船厂区域分布
我国在舟山、上海、广州、福州和大连等地设有100多家修船厂。这些修船厂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沿海地带、华南地区以及长三角地区的沿海和沿江地带。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它是我国最大的修船中心。近三年来,该地区的年均修船产值占据了我国整体修船产值的60%以上。在长三角地区中,舟山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修船基地,仅2022年其修船产值就占到了我国总产值的42%。
2、多元化的修船业务构成
修船业务涵盖了广泛的船舶类型,包括传统的散杂货船、油轮和集装箱船等。我国的修船企业现在不仅能够承接传统的修理改装项目,还拓展到了更多高附加值的领域,如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PSO)的修理改装、双燃料船的改装、国家能源项目的大型海损修理、风电安装船的改装、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改装、豪华邮轮的修理、半潜船的改装、LNG船舶的修理、牲畜船的改装、脱硫塔的安装等。
3、修船行业的盈利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上半年,我国船舶修理企业的修船营业收入达到了155.2亿元,同比增长了30%。在修船分会所属的33家船企中,超过90%的修船企业实现了盈利。行业的龙头企业盈利水平甚至达到了上亿元。这表明我国的修船行业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三、修船市场展望
(一)常规修理业务发展趋势
从修理船型的角度来看:关于散货船的修理,预测到2025年,散货船的修理数量将会出现显著增长。这主要是因为在2010年至2011年左右,散货船的交付量达到了高峰,大部分船舶在2025年时将达到15年的船龄。因此,到那个时候,需要进行特别检查和修理的散货船数量将远远超过其他年份。
(二)改装业务发展趋势
随着甲醇双燃料订单的不断增加,预计在接下来的2-3年内,绿色甲醇双燃料改装等项目将逐步涌现并逐渐增加。根据主要船务公司目前的双燃料订单情况,截至2023年,已生效的甲醇双燃料订单已占据新造集装箱船订单的56%。此外,一些船务公司,如马士基等,也已开始制定甲醇双燃料船舶改装计划。
(三)规范及法规带来的业务机遇
EEXI(现有船技术能效指标)、CII(运营船碳排放强度指标)等环保法规的实施,将促使部分船舶出现加装环保装置的需求,这可能会引发一定数量的改装订单。然而,大多数船东可能会采用限制主机功率、使用外壳有机硅油漆等方案,而双燃料改装等大规模改装项目的潜在需求可能相对较少。预计在压载水公约于2024年正式生效之前,为了符合要求,所有运营中的船舶都必须安装压载水设备。因此,今年将是安装压载水设备的最后期限,除了新建船舶外。此外,脱硫塔的需求将取决于高低硫燃油价差的波动情况。如果差价较大,可能会出现一轮需求增加的行情。
(四)绿色修船发展展望
修船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领域,兼具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特点,数字化转型的难度较大,整体处于探索的阶段。大部分修船企业已经实施了制造型企业常见的系统,通常涵盖财务、采购仓储、办公自动化(OA)、人事等方面。国内一些管理领先的企业正在探索逐步整合修船业务的核心流程,实现经营、生产和结算管理的一体化。他们建立了电子价格库,以解决工程单撰写效率低下、规范难以维持、与分包商的结算存在争议并且结算周期较长等核心业务痛点。这些企业将初始单、勘验单、分项单、最终完工单、对外结算单、分账单和对内结算单进行融合和流转,从而进一步整合质量、安全、物资、物流等各个方面,并将其与财务系统对接,实现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
在未来,修船业的数字化转型将基于海量大数据、人工智能(AI)、云计算等技术,加速修船生产的智能化,以及船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应用和发展。这将为修船行业带来更高效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将推动其向更加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内容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扫码关注公众号
更多资讯不错过
电话:13248139830(展商名录/门票)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