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化工企业工艺管道连接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焊接。可最近笔者在一家企业检查时却意外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焊接”工艺。
笔者检查时发现,该企业生产装置正处于停车检修末期,大部分设备和管道均已检修完毕,但某压缩机入口缓冲罐安全阀的出口管道与总管的连接焊缝处竟然有非常明显的裂缝。笔者询问现场管理人员,为什么都快检修完了,还有管道没有焊接完成?而现场管理人员也觉得很奇怪,明明是焊接的管道怎么会有如此明显的缺陷?▲企业用密封胶泥封堵的“焊缝”
于是,带着深深的疑惑,专家爬上了工艺管道旁的梯子,并用手轻轻地碰了碰焊缝,发现竟然是非常绵软的感觉,难道这是用了一种“ 新型”的“ 焊接”材料?专家感到更加疑惑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这种材料多先进,质量多好,毕竟焊缝已经完全裂开了,在开车期间安全阀一旦起跳,将会造成大量物料泄漏,后果将不堪设想。正在这时,该生产装置的另一名管理人员赶到了现场,当专家把所有疑问一股脑儿讲了一遍后,这名管理人员才道出了原委。原来,这段管子是后来增加的,原设计的安全阀出口管道并没有进入放空总管,而是直接排放的。由于管道内存在有毒气体,直接排放容易造成人员中毒,在一次检查时有专家提出该问题,并建议企业将安全阀出口管道与总管焊接连通。车间为了避免动火作业和装置停车,在组织整改时,使用了这种这种“ 焊接”工艺—— 直接预制管道, 用管卡和自制螺栓将主管和支管固定,并在管道连接处用密封胶泥封堵。这样的“焊接”方式,在正常生产工况下可能不会有太大影响,可一旦压缩机出现故障停车时,安全阀起跳,大量有毒气体释放,这种封堵手段是很难起到密封作用的。隐患依据《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4 部分:制作与安装》(GB/T20801.4-2020)中第7.4.3.2 条对支管连接接头的组对作出明确规定,其中,安放式支管的端部制备及组对,对根部间隙和错边量有明确要求。可上文这样的“焊接”方式,本身就属于一种事故隐患。当生产装置一直处于非常平稳的状态时,任何“症状”都表现不出来,运气好的话,很多年都不会发生事故,可一旦遇到装置波动、机组故障等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许多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存在“不严、不细、不实”的形式主义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任何一个细微的疏漏,都可能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被放大,进而导致事故。因此,安全管理要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依法合规。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编辑:安安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