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自今年2月份,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全国各地卫健委都相应响应号召,鼓励二级公立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河南省卫健委在8月也交出了作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了在推动医养结合和鼓励康医疗发展的坚定决心:
优化老年医疗资源配置,推动老年医院、康复医院等老年医疗机构建设,推动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建设。鼓励公共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区 将部分公立医疗机构转型为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
加大保险支持,逐步将符合医疗保障范围的医疗护理、医疗康复等医疗卫生服务费用,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探索对安宁疗护、医疗康复等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疾病实行按床日付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向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定点医疗卫生机构预付部分医保资金。
将老年医学、康复、老年保健与管理等专业人才纳入相关培训项目,纳入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紧缺人才培养计划。
在这一利好风向中,相关部门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二级公立医院可以接机迎来转型和更好的发展机会。
随着医疗行业发展,各个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即便是公立医院之间的发展状况也是天差地别。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从医疗资源的分配来看,公立医院所承担的诊疗压力中,约60%集中在了三级医院,只有34%分布在二级医院。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400到500家公立医院停业,而这些停业的医院中,绝大多数属于一、二级公立医院,这一趋势反映了二级医院在医疗资源分配和竞争方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公立医院之间二级公立医院通常存在医疗资源的不足,包括医生、护士、床位、设备等方面的短缺。这导致了医疗服务供给的不足,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相对于三级综合医院,二级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较低,因此在便民服务方面不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医疗资源和技术服务能力也无法与三级医院相媲美,这意味着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情况选择就医地点,二级医院无法吸引足够的患者就医,经济效益欠佳。
此外,由于工资待遇、职业发展和工作环境等原因,二级公立医院常常面临医生和护士的人才流失问题,这种现象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削弱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导致医院陷入经营困境。
鼓励城市二级公立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对提高康复医院的数量和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增加了康复服务的可及性,有助于改善医疗行业的整体格局,同时也为二级公立医院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中国正在经历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阶段,老龄化社会需要更多的康复医疗资源,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的康复需求。
中国目前已有超过2.7亿名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而慢性疼痛患者的数量也已经超过了1亿。这些患者都需要定期接受康复治疗,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与之并不匹配的是,目前我国康复医学领域明显呈现出供需不足的现象,这个庞大的市场为城市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城市二级公立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将不再受限于传统医疗领域在其中苦苦挣扎求生,而是能够在康复医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能够助力该医院在医疗体系中地位和竞争力的提升。
相对于传统的综合医院,作为专门提供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的机构,康复医院更专注于康复领域,配备了康复医生、康复师和专业设备,因此能够提供更专业和精细化的康复医疗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医疗成本,吸引更多康复需求较大的患者和家庭,增加医院的患者流量,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解决医院本身所面临的经营困境和生存挑战。
对于本身经营压力已经很大的城市二级公立医院而言,进行转型需要更多的财政和人力支持。因此,政策在康复医学领域的支持显得尤为关键:
以北京市为例,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卫健委已经批准了4批共计17家公立医疗机构进行康复医院的转型。根据最新政策,一旦完成转型,北京市政府将向每家公立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的机构提供1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设备和设施的采购,或者房屋维修改造等方面,还要求各区卫健委为每家转型机构确定一家对口支援医院。
此前国家医保局就已经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本次河南省卫健委的《意见》中,还提到要探索康复等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的疾病实行按床日付费模式,这些来自医保的调整,都会为二级医院的转型康复医院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
当然,二级公立医院转型为康养医院或相关专科类医院,诚然可以获得更多财政补助,并提升病人入院收治数量,增加需求粘性。但并非所有城市二级公立医院都具备类似条件:
首先,当地老龄化程度要足够深、区位上有一定的人口覆盖规模,才能在三级医院的虹吸效应下,接收到有足够康复需求的患者。
其次,康复医院迫切需要大量康复领域的专业人才,包括专业的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等,这些职业人才的需求与医院原有的各科室和现有的人才储备存在明显的区别,因此在短时间内难以建立起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
其次将二级公立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确保转型为康复医院后能够得到足够的床位、专业人员和设备等资源支持。尤其是专业人才成本,康复行业需要拥有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医疗团队,包括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等,才能为患者提供专业、有效的康复服务,仅仅靠政府补助可能很难覆盖资金缺口。
在医疗行业当前激烈的竞争和压力之下,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需要面对很大的挑战,但在当前的生存压力下,面对市场和政策等多重有利因素,公立二级医院应积极探索这一转型路径,以提升竞争实力。毕竟,强大自身才是在市场长期生存的关键。
二级公立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后,将康复患者纳入专门的康复医院体系。这有助于实现患者的合理分流,确保康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轻了三级综合医院的压力,同时还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康复医疗需求和老年人口的特殊需求。对于整个医疗行业而言,进一步完成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医疗体系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康复行业的从业者们也有着积极影响:
就业机会扩大:市场繁荣将导致对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需求增加,因为康复医院需要专业人员来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治疗服务,康复从业者将会迎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职业前景和待遇提升:一二级医院向康复医院转型将显著改善康复行业从业者的职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市场竞争将推动薪酬水平不断上升,康复医院将为了吸引和留住杰出的康复医师和治疗师,不得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专业认可度提高:随着康复医学领域的发展,康复医学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医疗活动中,为患者带来了更专业更全面的康复服务,大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一发展趋势也将进一步提升康复从业者的专业认可度,并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一个行业的发展和成熟都需要经历漫长的历程,近期虽然康复科屡屡遭遇飞行检查等需要整改的问题,但这正是市场开始规范化的迹象,也是康复医学在医疗领域已经取得一定规模的成果的体现。
康复医院今后将如何建设
随着国家连续发布相关医改政策文件,二级公立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将成热点趋势,那么今后的康复医院将如何建设?拓展接续型医疗服务是未来医改的主旋律,更多康复医院建设,更多旧机制转型,更多资本投入,更多元的模式探索,都催促着业界新思想与高品质交流平台的诞生...
展会信息2024年康复医院建设博览会
大会时间:2024年6月21—23日
大会地点: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
会场地址:广州市新港东路1000号
大会缘起于广州国际康复设备展览会。该展会创办于2011年,已成功举办13届,是国内医学展会中唯一专注康复医学的专题展,具有行业独特性和长期首发优势。笃行深耕,奉行长期主义的办会理念,受到业界广泛好评。展会同期举办有“广州国际康复论坛”和“全国康复机构院长大会”两大平行会议,每年开展期间,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大洲的专业人士相聚于此,分享交流。
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2023年,展会正式更名为“康复医院建设博览会”,并同时增设“康复医院建设与设计年会”为第三个平行大会。2024年的康复医院建设博览会开幕期间,将有更多国内外专业嘉宾及业内人士到场参会,身份涵盖康复“投资方,院长,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科主任,医生,治疗师,护士,患者,患者家属”等群体,相关论坛总计达数十场。
全国康复机构院长大会
康复医院建设与设计年会
放眼全球
内外贸并举是康复展持续十余年的战略,为全人类和地球的健康贡献中国力量。
横向布局
涵盖医疗,残联,民政,人社工伤系统,特教系统,体育系统,军人保障系统。
会展联动
以临床新疗法,管理新观念,设计新趋势为载体,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渠道。
脊髓损伤生活重建带头人大会
近千人规模,来自全国各地的脊髓损伤“轮友”现场活动,“同侪带头人大奖”年度颁奖典礼。
自闭症教育研讨大会
500人规模,自闭症儿童及家属和社区工作志愿者参加的大型科普研讨会,超十年历史。
康复机构探访
参观康复医院,现场与运营方管理者交流是外地康复院长,科主任,规划师,设计师最喜欢的活动。
科莱瑞迪杯矫形器制作大赛
超百人规模,深受康复治疗师,矫形师,假肢师的喜爱,包含现场竞技评选及决赛颁奖典礼。
· 十大焦点 ·投资方战略动态 康复院长谈发展 科主任学科建设
医生聚焦新疗法 治疗师进阶法宝 护士们最爱神器
医疗期待无障碍 居家患者新痛点 设计思路的缘起
新创意解决方案
大会指南往期推荐
关注本公众号“国际康复会议与展览”,回复数字选择您想了解的内容。
回复“1”了解2023广州国际康复论坛精彩回顾;
回复“2”了解2023广州国际康复设备展览会精彩回顾。
回复“3”了解首届全国康复院长论坛精彩回顾。
电话微信:13248139830(展商名录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