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直辖市的上海和天津在涉及会展的部分都提到了商圈这一概念。上海提出,办好第五届“五五购物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深化全球新品首发地建设,实施商圈能级提升行动。天津提到,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首店经济”会展经济、文旅商贸,建设有活力、有品牌的商圈。很显然,在这样的大都市里,会展业是其撬动商业繁荣的一个杠杆,会展经济充当了商业转型升级催化剂的角色。
同时,这也说明,大城市的管理者们已经不满足于办一场大型展会或者开发普通的消费形式,而是希望借助会展以及其它工具构建更大的、业态更全的商业圈层,从而带动城市的繁荣。近年来国家重视消费升级工作,上海、天津等地提出的新消费正是对国家这一倡导的回应,一般指的是与文旅、体育、会展等相关的消费。上海提出的“展会+商业”“文旅+商业”“体育+商业”联动项目,以及江西提出的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都是这个方向。这些新型消费领域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消费市场的升级和转型,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也意味着大会展概念所涵盖的产业即“会、展、节、演、赛”仍将是很多地方政府眼中的香饽饽,有更多的故事可以讲。
会展之都这个概念近年来已经被很多城市当作发展目标,颇有滥用之嫌,但是随着提出打造会展之都目标的城市越来越多,一些地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这一目标加上了定语。比如此次天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北方会展之都,就是贴合天津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的目标。这个提法提出已经有数年之久,此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了高层对这一目标的认可和重视。这也得益于天津国家会展中心项目建成后带来的自信及一系列改变,作为商务部在北方布局的重要展览场馆,天津国家会展中心项目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带动能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运营单位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作为国内最大的展会项目主办单位,其旗下资源众多,如建博会、家博会品牌在上海及广州的项目平均规模均超过30万平方米,且这些项目都具有品牌移植和复制能力,这对天津快速提高展会体量和影响力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天津要打造北方会展之都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是近在咫尺的首都北京的竞争。
虽然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展馆的单体规模对比北京展馆具有明显优势,但是随着新国展二期以及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等场馆的建成投用,北京可用场馆总体规模已经跻身国内第一梯队,天津的硬件优势并不明显。除此之外,北京作为首都拥有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也不是天津所能比拟的。但天津也并非全无优势,由于首都的政治因素限制,大型展会的发展一直颇多掣肘,相对而言北京更适合发展国际会议和政府型展会,而天津则可以利用近京的便利,吸引那些有扩大展会规模需求的在京主办方,特别是国字头行业协会。将这些机构的项目引入天津是有较大可能的。
除了天津之外,辽宁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类似的目标——支持沈阳、大连打造东北亚国际会展名城。以省为单位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两城发展会展业,一方面是因为会展业是以城市为发展载体,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两个城市的会展基础较好,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最著名的老牌会展目的地。同时,提出东北亚会展名城的目标也贴合了当地的实际,避免了与其他地区会展名城的竞争。
安徽提出全面增强各区域发展动能,加快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立全域联动机制,开展业态融合创新,加快发展休闲度假、创意经济、体育赛事、医疗康养、会展经济、文化服务等高端服务业集群。显然,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这是安徽省主推的一个文旅项目,其他的产业业态包括会展经济都是围绕这个主体服务的。安徽是文旅资源丰富的省份,尤其是黄山更是其旅游产业的标志性名片,找出特色主打产业进行全力扶持,这种“百样通不如一样精”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会展经济在这里可以发挥的作用就是围绕黄山文旅资源举办各类会议论坛、农产品展销、文化节庆等活动,扩大黄山文旅的内涵与外延。
各省份关于会展业的不同目标定位都是基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而制定的,旨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些定位不仅符合各地的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也体现了政府对会展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原标题: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地方会展业定位及特点)
“大幅”压减论坛、展会、节庆意味着什么?
02政府展迎来“瘦身计划”,市场化转型未来在哪里?
03时不利兮骓不逝!日内瓦车展的“野心”与“无奈”
CHANNELS中外会展视频号扫码关注最新动态中外会展网:展会咨询13248139830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