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吸取以往生产安全事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企业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风险进行理性的辨识和分析,并制定相对应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藉此来约束和规范生产经营活动中“人”的行为,有效控制和驾驭安全风险,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合法、有序、安全地进行。因此,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既是企业与员工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企业法定责任。
前不久,笔者在参加某地区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大诊断时发现,该地区的中小化工企业普遍存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完善以及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制度类文件形式大于内容,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毫无作用,成为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最大隐患。
比如某聚酯漆生产企业A,提供给检查组的企业自己制定的《临时用电作业票管理制度》中有这样的描述:“机电仪车间负责临时用电的管理”。该企业总共只有12人,企业根本没有机电仪车间这一机构。
另一家只有16人的从事润滑油调油的企业B,提供的《动火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中规定“一级动火作业报请公司调度室主任审批。”实际上,企业根本没有调度室。而且在制度实际执行过程当中,动火作业票中无动火前可燃气体分析就审批通过。
此外,B企业制定的另外一项《设备防腐蚀管理制度》(2018年1月15日)中有这样的描述:“生产设备技术部每月应对定点测厚等设备腐蚀监(捡)测情况......”检查组第二天在另外一家只有21人的生产乙炔的企业C提供的《设备防腐蚀管理制度》(2022年1月4日)中,竟然找到几乎一模一样的字句:“生产设备技术部每月应对定点测厚等设备腐蚀监(检)测情况......”两个企业只是括号中“检”字互有差别,而且两家企业都未按照自己规定的制度执行,均无法向检查组提供2022年上半年设备管道的测厚记录。
很多中小企业负责人无视安全生产,将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当成一种负担,不是从夯实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出发制定适宜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而是采用投机取巧的方式找枪手抄袭炮制或者从网上直接下载,所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重脱离企业的生产实际,对指导企业的生产毫无作用,“只具其表、不具其里”。此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已经沦为专门应付安全检查的“道具”。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尚且如此,那就更谈不到执行了。
从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当地危化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理念落后,企业生产经营只讲效益,无视安全、不讲责任、没有规矩的短视观念。企业管理者如果不摒弃这种错误的安全理念,安全生产永远是无解之题。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建议首先要从“人”的思想问题入手,解决认知上的根源性问题,即需要强调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衍生物,不断强化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企业法定责任这一法律意识。同时,要让企业负责人和普通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企业自己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操作规程》《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建立和维护企业的安全生产秩序,维护员工的权益,实现企业合法、有序、安全的运行起着根本性的保障作用。
其次,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要施行分级管理,对较为重要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建立内部审核和外部审计机制,明确此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修订环节必须经过职代会或员工代表的审核,发挥员工的民主监督职责,确保企业制修订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适宜有效,并利用这种审核方式有效地减小执行环节的各种阻力。
再次,建议安全监管部门加大专项检查的力度和深度,不仅仅只停留在目前的只关注企业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有”和“无”等表观层面问题的检查上,而是要深入实际进行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内核”问题审计。比如,可以组织第三方机构和专业人员对企业制修订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流程和内容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以及执行环节到位情况开展审计工作,针对其中的违规现象加大处罚力度,引导和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坚决杜绝制修订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中的弄虚作假以及与实际执行环节相互脱节现象的发生。
来源: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编辑:安信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