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30年,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从传统制造向“智造+”跃迁,从单一产品供给向全场景解决方案转型——30年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完成了产业结构重构、市场需求多元化、品牌国际化进程加速的三重跨越。
在这种情况下,继1996年后,中国体博会再度“归位”南昌所开启的新故事,像是跨越时间的对话,讲述着体育用品行业从传统沃土到现代苍穹,从本土根系到国际潮流的壮阔征程——宛若一颗划破天际的星辰,在时代长空勾勒出璀璨光轨。
5月24日,2025中国体博会展期第三天,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杰在媒体中心接受了中央及南昌驻会媒体的群访,以下是此次群访关于中国体博会的QA实录:
Q:本届展会是中国体博会时隔30年与南昌的再度重逢。您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和30年前相比,南昌的变化大吗?此次“中国体博会+南昌”的组合,有没有新的化学反应出现?
A:巨变是显而易见的。当1996体博会第一次来到南昌时,是在江西省体育馆和训练馆举办的。当时别说专业的展览馆了,甚至都没有红谷滩新区——那时的红谷滩新区还是农田。而今,随着中国体博会再度来到南昌,我想这里会成为江西乃至中南部体育产业发展的“试验田”。
1996体博会第一次到南昌时,虽然展览条件和今天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但却也是非常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一届。当时尽管冠以博览会之名,其专业性却略显不足。比如缺乏专门的展览馆,仅能临时用体育馆的场地,活动形式单一,且组委会缺乏邀请买家的意识。然而在如此相对条件苛刻的条件下,当时的国家体育总局领导依然对中国体博会的举办给予了高度关注。
1996选择南昌,主要是因为其交通枢纽的地位。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1996年,贯穿南北的京九铁路全线通车,这奠定了南昌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枢纽地位。便捷的交通加上市场化的销售模式和一系列参展优惠政策,让1996南昌体博会由1995天津体博会的8100平米直接翻倍达到16200平米,展览面积首次过万,成为了整个中国体博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同比前一年规模增长速率最高的一届,且展会收入首次与办展成本持平——参展规模和营收水平是中国体博会第一次来到南昌时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虽然如今看来,那届体博会的举办存在诸多问题,但正因为有了那届展会,才有了如今三十年之后的再次荣耀回归。那届体博会,李宁等知名人士亦出席了活动,如今回想起来,也是记忆满满。
阅读原文
展会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