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展会势能到长效动能,看联合会分支机构“服务新范式” | 会员沙龙

来源:世展网 分类:体育用品行业资讯 2025-06-12 18:50 阅读:*****
分享:

2026年北京体育及户外用品展览会ISPOISPO Beijing

2026-01-09-01-11

距离138

近年来,随着体育消费市场的繁荣,我国体育用品业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国产体育用品制造及销售总产出已突破2万亿元大关。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是,体育消费正在成为经济新增长点,体育用品制造业拥有广阔发展空间加速推进先进制造业建设,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更加强调发展质量与产业创新。

在日前举办的2025中国体博会上,除了一系列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产体育用品,中国体博会主办方——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整合下属分支机构资源,打造“技术对接+生态共建+价值共享”的跨行业融合闭环,推动体育用品行业从单一制造向服务化、智能化、生态化转型。

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如何通过技术赋能降本提效新兴的体育服务业态怎样突破跨界整合与商业模式的瓶颈……2025中国体博会期间,为了向广大会员企业提供展示新产品新技术,实现商贸对接的平台,联合会各分支机构设立了丰富的行业活动,其中,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数字体育发展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数工委”)、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运动空间(公园)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运动空间专委会”)两者的差异化实践为行业提供了从短期展会势能到长效生态动能的服务样本。

分支机构体系筑基,联合会构建行业赋能体系

作为全国性的行业组织,联合会在行业重点细分领域发展分支机构,目前已成立9个专业委员会以及6个工作委员会,覆盖全民健身器材、运动地材、人造草、轮滑滑板、户外产业、运动空间、数字体育、学校体育、露营产业、体育场馆、青少年体育装备等体育产业关键赛道。

分支机构不仅是联合会在垂直领域的“触角”,更是精准服务会员、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联合会编制了一系列分支机构管理文件,并建立了分支机构评价机制,以规范分支机构的日常运营和业务活动。同时,为激发分支机构的活力,设立分支机构联席会议制度,并实施活动补贴机制,鼓励各分支机构开展跨领域合作。作为体育用品行业智库,联合会深耕细分行业,发挥分支机构能量,在人造草、运动地材、户外运动等领域均有报告输出。

由此可见,联合会在多个重点细分领域设立的分支机构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在规范运营、激发活力以及推动行业交流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不仅成为联合会深耕行业的有力抓手,更在精准服务会员、促进产业升级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深耕空间重构,联合会运动空间专委会的“场景革命”

运动空间专委会诞生于体育产业融合的浪潮之中。其成立初衷,源于一批原游乐游艺企业在人口结构变化与商业升级压力下向体育业态转型的迫切需求。

这些企业亟需行业组织为其新兴的运动乐园等场景争取官方身份认同,突破消防、工商等环节按传统娱乐业态管理的政策壁垒。”运动空间专委会执行秘书长陈学军告诉联合会。

2025中国体博会上,运动空间专委会成功举办的2025中国运动空间大会“制造赋能·场景创新——推动制造业+文体旅商融合发展”为主题,成为其双向服务的集中展示平台。

大会明确区分服务内容供给方,如体培机构、赛事运营、运动零售等;与空间供给方,如体育场馆业主、文旅集团、房地产商,通过项目路演沙龙、闭门对接会等形式,为30余家头部体产集团、文旅地产商与9个优质项目搭建高效合作桥梁。

然而,在中国体博会周期之外,分支机构该如何为企业赋能?陈学军谈到:突破展会依赖的关键在于常态化服务能力建设。基于此,专委会构建“城市体育会客厅”,已在北京、合肥、杭州等7个城市授牌落地,成为区域产业资源对接枢纽。与此同时,打造“项目巡演”公益栏目,持续推荐新奇特设施设备、品牌赛事及创新业态三类项目,累计发布40推文整合项目库近200个,形成动态优质项目库。

在全民健康理念升温、Z世代生活方式更新以及商业内容趋向体验化的背景下,“运动+商业”正日益成为空间重构与内容运营的关键方向。针对会员企业普遍存在的商业模型粗放问题,专委会深度介入项目落地。以某远程赛车项目为例,专委会不仅协助其优化面积体量、分成机制合作模式,更借助城市会客厅渠道对接地方政府与文旅系统,加速项目验证与复制。

运动空间专委会执行秘书长陈学军在采访中道出其核心价值主张:“我们不是在做行业赋能大平台,而是在前置到会员企业的商业模型设计中。从项目入库开始就要求明确合作边界条件,通过会客厅展示、政企考察、定期对接会形成闭环,让资源真正流动起来。”

综上所述,这种由行业资深人士主导的委托管理模式,展现出对跨界资源的强大整合力与市场响应的敏捷性,逐步成为行业协会赋能企业的新范式。

技术-场景-生态赋能,联合会数工委驱动数字体育发展

与运动空间的场景化路径不同,数工委的赋能聚焦于技术驱动下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数工委在2025中国体博会期间打造了两项核心活动,即2025中国数字体育产业大会”与“数智体育典型案例成果展”

作为每年中国体博会的常规动作,2025中国数字体育产业大会“数字体育赛事及其标准化建设”为主题,将会员企业需求直接对接政策制定端。同时,两场圆桌研讨分别聚焦健身器材数据标准化国际电竞奥运应对策略,打通技术研发与商业落地道。

另一方面,由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主办,数工委承办的“智能体育典型案例获评产品成果展”同步亮相中国体博会现场,展区以“数智赋能体育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AI、VR、脑机接口等前沿科技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成为本届中国体博会的焦点。

成果展严格筛选工信部与体育总局联合评选的智能体育案例,覆盖2022-2024两届获奖产品。通过动态AI裁判系统、智慧运动空间场景体验、数据可视化大屏等多维展示,为传统体育机构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样板。特别设置路演区促成产学研签约,数工委秘书长王原表示,本届展会展出的案例成果将在2025年延伸为“数字体育案例库”线上平台。

从上述实践我们不难看出,二者协同形成理论实践反馈闭环。论坛聚焦趋势研判与政策资源导入,成果展示则侧重技术验证与商业匹配,最终通过中国体博会平台链接政府、企业、资本、科研机构,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例如在2025年推进的“数字体育产品测试与体验运动中心”项目,旨在以“白天测试+晚间运动”模式解决场馆利用率问题,同步支撑技术迭代与场馆运维的双重功效

数工委秘书长王原告诉联合会:“一直以来,数工委着力建设长效工具。首先建立会员数字化档案实现精准服务;其次,打造行业级数据中台作为服务基础设施;第三,专委会设计模块化解决方案货架;再辅之构建第三方专业资源联盟网络一体,打造数工委赋能工具箱。

数字化浪潮下,体育用品行业的转型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传统制造业企业向数字化转型,以及体育科技研发型企业向体育产业转型。那么这两类的企业各自面临的痛点是什么?王原认为,传统制造业主要面临技术基础薄弱、数字化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等问题,而科技研发型企业主要面临市场对接困难、数据整合、商业模式不清晰等挑战。

基于此,数工委始终扮演“连接器”的重要作用,通过政策适配、技术咨询、数据共享平台、商业模式孵化等多元手段,推动两类企业在数字体育生态中找到价值锚点。

整合行业职能,搭建跨界平台:分支机构服务模式走向“质变”

数工委与运动空间专委会的实践,揭示了协会借助分支机构实现行业、企业双向赋能的成果。二者均着力构建案例库、项目库数字化平台会客厅、测试中心等实际载体,并在城市巡演、标准制修订等长效机制方面发力,将展会势能转化为常态化服务能力。

体育用品行业的新竞赛已拉开帷幕,企业不再局限于产品与技术的角逐,而是整体服务能力的较量。当单个企业难以应对跨界融合的复杂挑战,行业协会的平台价值便愈发凸显。

值得期待的是,联合会的“优质城市体育项目库”已向全行业开放征集,未来三年计划吸纳超500个创新项目“智能体育典型案例成果”也在持续招募中……在此,联合会欢迎相关企业加入分支机构,共同应对行业变革带来的挑战。

未来,通过融入先进理念和技术,不断培育新的消费场景、业态模式和服务产品将成为体育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而联合会的分支机构管理模式创新、会员企业的常态化服务能力建设,以及行业标准的协同推进,将为这一命题提供关键破局思路。




阅读原文

会务组联系方式  

展会咨询

相关体育用品行业展会

2026年广州国际台球及配套设备展览会GBE

2026-05-10~05-12 距离259
76214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上海慕尼黑体育及户外用品展览会ISPO SHANGHAI

2025-07-04~07-06 展会结束
121237展会热度 评论(0)

2026年北京体育及户外用品展览会ISPOISPO Beijing

2026-01-09~01-11 距离138
90318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香港亚洲体育及户外用品展Asian Sporting Show

2025-10-20~10-23 距离57
69760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台湾户外用品展览会OUTDOOR SHOW

2025-10-16~10-19 距离53
68034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厦门亚洲运动用品与时尚展ISPOXIAMEN SPORTS CARNIVAL

2025-11-21~11-23 距离89
53822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宁波国际体育用品展览会NBSF

2025-09-11~09-13 距离18
55194展会热度 评论(0)
X
客服
电话
15103086018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销售客服

门票客服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