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盛夏的微风带着湿润的暑气,拂过大阪湾的粼粼波光。世博园内,各国展馆如星辰般散布,在骄阳下熠熠生辉。这其中,中国馆如一轴徐徐展开的千年竹简,朱红的石鼓文“中国”二字映衬着碧空,庄重而深邃。
2025年大阪世博会开幕以来,中国馆前排起的长龙不断,各方游客们期待着体验一场跨越古今的东方叙事。随着7月11日中国国家馆日的临近,这份期待更加强烈。届时,中国馆将迎来高光时刻,邀请世界共赴一场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文明盛典。
中国馆有这样一位老朋友,她以对世博会与中国馆的执着热爱,成为中国在多届世博舞台自信展示的见证者之一。这份见证,始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并在此后的丽水、米兰、阿斯塔纳世博会不断延续,直至2025年大阪世博会。
6月22日,76岁的“世博奶奶”山田外美代驻足于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二十四节气”的展项前。眼前的景象让她感叹:“在中国馆中,我看到的不只是中国的‘大’,更有中国的‘精’:精密的航天、深海探测、AI模型等技术展现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成果。”
山田外美代与中国馆的故事,已经融入中国与世博会的无数故事中,成为这段历史轨迹中一个意义深刻的注脚。
千里之外,上海的世博会博物馆内,玻璃展柜中的藏品也同样叙述着中国与世博会的历史渊源——
一纸“荣记湖丝”奖状,诉说着1851年世博会上中国商品的首次获奖。彼时的清王朝正深陷内忧外患之中,对这场工业革命的盛会反应冷淡,商人徐荣村只能自行收集中国商品参展。行走在冰冷坚硬的蒸汽机和纺织机械之间,西方观众却意外地对柔软的丝绸青睐有加,然而,并没有人在意这背后是一个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古老国度。东方的农耕文明与工业时代,就这样在首届世博会举办地水晶宫里“错位相遇”。
25年后,美国费城。清政府第一次选派中国籍代表参加世博会。从这届世博会开始,组委会允许各国设立独立展馆,逐步取代原来的主题展馆。在这次博览会上,中国展馆占地“仅八千正方尺”。
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新中国正式“推门”走进世博会。一块来自八达岭的长城城砖与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等同台,共同演出了新中国参展世博会的首秀。
对于这个刚刚打开国门的国家,西方世界充满好奇。在美苏太空科技争霸的背景下,中国的展品虽然显得朴素,却真实记录了一个国家渴望加快现代化进程、积极与世界对话的姿态。
此后,中国馆在世博舞台上的演绎不断转型升级,向世界讲述中国在科技、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快速发展变化。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留在世博会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馆的造型完美融合了传统榫卯结构与现代建筑技术,其自身就成为当届世博会最亮眼的展品之一,让各国游客从中感受到中国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
也正是在2010年,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70多家在中国落户,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而如今,“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的共识,中国企业纷纷扬帆出海,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从展出代表农耕生产的丝绸与茶叶到如今全景展示科技与文化的交融共生;从“仅八千正方尺”的局促空间到如今约3500平方米的现代化展馆;从上海“东方之冠”与巴黎埃菲尔铁塔、布鲁塞尔原子球塔并肩,到2025年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以最大外国自建馆之一的规模惊艳亮相……世博舞台上中国的形象变化,正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生动写照。
匠心之作从1982年诺克斯维尔世博会开始,四十余载风雨兼程,中国贸促会先后16次组织中国馆参加在海外举办的世博会,向世人呈现了一个日益开放、发展变化、绚丽多彩的中国。国际展览局曾授予中国贸促会国展局奖金质奖章,高度评价中国为世博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
当接到筹备2025年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的任务时,贸促人带着这份历史积淀与责任使命,往返于中日之间。
他们的行李箱里装着的不只是建设和展示方案,更有一份文明对话的诚挚心意。从设计图纸的几易其稿,到现场施工的热火朝天,再到展项参数的数次调试……中国馆团队以匠人之心雕琢每一个细节。
自2024年2月2日开工以来,中国贸促会在各方支持下,克服诸多困难,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推进中国馆项目建设和展陈施工,成为率先通过各项许可验收的外国大型自建馆,建出了“中国速度”,展现了“中国质量”,树立了“中国品牌”,为大阪世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中国印记”。
——这是多方力量的汇聚。作为中国负责世博会事务的主管单位,中国贸促会会同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中宣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0个部门成立中国馆筹办工作机制,统筹各方资源,扎实推进中国馆筹备工作。
——这是集体智慧的碰撞。在中国馆筹建过程中,中国贸促会组织建筑、工美、影视、艺术等多领域顶级大师、著名专家组成国家级策展团队,深入调研、实地踏勘、反复研讨、全面论证,充分吸纳筹办机制成员单位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开展展陈方案设计,高水平完成展陈布展,力求各国观众在中国馆共沐中华民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美,亲历新时代中国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读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智慧、文化自信和逻辑必然。
——这是科技实力的体现。中国馆应用了我国多项走在世界前列的建筑理念和技术,比如采用可逆化的装配式设计方式:中国馆主体钢结构1000余吨,竹简外墙、屋面阳光板等重要工程的构件材料3700余件,全部采用在国内采购预制生产、以“集装箱+散货船”方式分批运输至施工现场装配式安装。创新数字化智慧管理模式:专项研发了智慧建造管理平台,采用跨境远程数字可视化辅助技术进行项目管理,既有力提升了中国馆项目建设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控性,也全面展现了中国制造的智慧与实力。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建设领先于各国国家馆,一枝独秀,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坚定支持大阪世博会的决心。”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河野洋平这样点赞中国馆。
“竹简是古老的信息传递工具,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记忆。”谈起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造型“中华书简”的设计灵感,中国工程院院士、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建筑总设计师崔愷说,中国馆此次的设计就是利用书简打开模式,给人们一种徐徐展开的感觉。
中国馆呈现给世界的,不仅是一场融合东方美学与科技伟力的宏大展览,更是一次和合共生的文明互鉴,一曲跨越山海的文化共鸣。
“‘天人合一’展区的二十四节气展项的部分图案,都取自我临摹的敦煌纹样,敦煌是中国的艺术宝库,文化内涵博大精深。”94岁高龄的工艺美术大师、“敦煌的女儿”常沙娜以其深刻的艺术理解,巧妙融合了绚烂的敦煌艺术与二十四节气的自然律动,为中国馆“天人合一”展区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生生不息”展区则汇聚起强大的科技动能,生动呈现着贡献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中国方案”。在这里,航天员从遥远的天宫空间站向观众问好;在“蛟龙号”体验舱中,“载人深潜英雄”唐嘉陵下潜至7062米拍摄到的珍贵影像清晰可见;八网融合的智慧城市沙盘正解锁着未来城市之钥;AI大模型邀请中国文化中最受欢迎的神话人物与观众多语种品古论今、写诗作画……
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土壤样品,是中国馆向本届世博会和全球世博观众呈现的最珍贵展品。这将是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正面、背面土壤样品的零距离对比展示。全球观众在中国馆可通过透镜装置观察月壤独特结构和两者细微差异,分享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的美好梦想照进现实的喜悦。中国围绕月壤的科学研究及国际合作,刷新了人类对月球的认知,在逐梦星辰大海的征途中书就浓墨重彩的篇章。
……
当大阪世博会大幕拉开,中国叙事与世界目光相遇的一刻,筹备过程中的所有辛劳最终化为文明对话的动人诗篇。
精彩之至自4月13日开馆以来,中国馆通过精彩的展陈向世界展示共建“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的中国方案,赢得中外嘉宾的广泛赞誉。
截至目前,已有7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位政要和知名人士,包括9位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以及70多个外国国家馆和国际组织馆嘉宾来馆参观交流。来访的贵宾们无不醉心于“中华书简”所展现的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之中,高度赞誉中国馆的展陈设计与深刻意涵。
匈牙利总统舒尤克·道马什在参观中国馆后留下了一段特别寄语:“这次参观让人印象深刻,它以有力且富有创意的方式强调了可持续性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我相信中国馆传递的信息将激发许多参观者产生类似的前瞻性思考。”
“参观中国馆是一次非常有趣的体验,可以让我们体察中国的历史、思考过去与未来的联系,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加强两国关系的重要性,在科技、经济,尤其是在能源领域,去实现我们共同的发展目标。”莫桑比克经济部长穆哈特表示。
“中国馆展厅架构宏伟壮观、展品布局精妙有序,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我们高度重视中塞文化交流机会,希望进一步加强两国合作。”塞尔维亚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西尼沙·马利说。
“文物展柜上使用的3D全息投影屏幕活化了古代文物,呈现方式很生动。中国在生态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钦佩。我公司愿意在绿色科技领域与中国深化合作,我们非常期待今年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希望探索智能制造与低碳转型的合作机会。”日立董事长东原敏昭说。
开馆以来,来自中国贸促会和其他各参建、参展单位的中国馆工作人员与来自国内外高校的优秀学生志愿者们一起,在不同岗位上为中国馆的成功运营默默奉献,也收获了一个个暖心瞬间。
4月13日的中国馆开馆仪式上,上海歌舞团的演员们带来舞剧《朱鹮》选段。该剧的创作灵感源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馆中日两国共同拯救朱鹮的故事:当年,“东方宝石”朱鹮曾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在中国发现仅有的7只野生朱鹮后,中日两国科学家齐心协力,共同抢救、保育朱鹮,终使“东方宝石”重现华光。15年后,大阪世博会上,朱鹮的故事再现,其中展现的中日人民友好情谊,深深打动着在场嘉宾。
4月19日下午,梦洲岛上的世博会场突降暴雨,不少游客并未携带雨伞,不得不寻找避雨场所。在其他展馆纷纷关门之时,中国馆反而打开大门,将所有排队游客全部接入馆中。在倾盆暴雨中,“中华书简”如杜甫所歌咏的“广厦”一般,为数千观众遮风避雨,诠释着“兼济天下”的精神内涵。
既是友好交流的桥梁,也是开放合作的平台。开馆以来,中国馆几乎每天都上演着精彩纷呈的经贸文化交流活动。
各省区市借助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省区市活动周(日)积极展示本地区优秀文化、自然风光、科技成果、经贸发展、特色产品等,进一步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地方高水平对外开放。川剧变脸、敦煌演出、荆楚编钟演奏等富有地域特色的表演博得观众的赞叹。
而在即将到来的大阪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上,中国馆将迎来最精彩的绽放。中日两国政要、世博会各馆馆长、中外企业代表、友好人士等将齐聚世博园,共同欣赏以“华彩中国·共绘未来”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演出,共赴一场经济与文化交流的盛宴。华夏之声将响彻梦洲,并通过世博舞台传遍整个世界。
“今天的世界应该和世博园一样,是一座和平友爱、真诚交流、互学互鉴、百花齐放的百花园,应以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精神引领国际合作,积极促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正如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在中国馆开馆仪式上所说,中国将把中国馆打造成为中日两国人民深化友谊的纽带和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互鉴的桥梁。
这正是对世博精神的深刻诠释,也是贸促人最真挚的初心……
来源:中国贸易报编辑:陈紫热 点 资 讯
1、习近平复信中国丹麦商会负责人
2、任鸿斌会见卡塔尔投资促进局首席执行官谢赫·阿里
3、任鸿斌在《旗帜》发表署名文章《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畅贡献贸促力量》
4、任鸿斌会见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会长吴逸平
阅读原文
展会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