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 数智未来——写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之际

来源:世展网 分类:行业资讯 2025-09-17 21:24 阅读:*****
分享:

2025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东博会China Asean Expo

2025-09-17-09-21

进行中

金秋九月,潮起南宁。今天,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盛大启幕。

这一次,人工智能作为“主角”,为走过二十一载光辉历程的东博会注入全新动力。

一个新时代的大幕,已然开启。

这不是又一年“21+1”式的惯性延续,而是一次深刻的范式跃迁。21年来,中国与东盟共同见证了“南宁渠道”如何成长为推动区域合作的“黄金通道”,见证了中国—东盟关系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而今,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中国与东盟正经历深刻的变革。当单边主义肆意蔓延,地球的另一端频频挥舞“关税大棒”,在传统经贸的航道上筑起壁垒,中国与东盟的选择清晰而坚定:携手开辟新航道。

这条新航道,以澎湃的算力为引擎,以海量的数据为根基,以先进的算法为风帆。本届盛会以“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既是对未来的庄严宣示,更是面向实践的联合行动。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农业,从跨境电商到数字金融,从城市治理到低碳转型,数字技术正重塑中国与东盟合作图景,拓展共赢空间。

中国与东盟超越地缘政治的浅滩与迷雾,合作的疆域从陆海延伸至云端,从物理空间拓展到数字疆界。这是中国与东盟在百年变局中,携手前行、共创增量、共享未来的东方智慧与战略远见。

5月25日,T8701次列车从中国南宁驶向越南河内,宣告时隔5年后中越国际联运旅客列车正式恢复。

T8701次中越国际旅客列车从南宁站发车。林鹤 摄

9月5日,中越边境凭祥友谊关口岸,满载机电产品与东南亚水果的车辆川流不息,智能化通关系统运转高效。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上,来自柳州的汽车零部件7小时内抵达钦州港东站,再出海驶向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一列满载货物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从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驶出。何家海 摄

这样的图景,正是21年来“南宁渠道”愈发畅通的生动写照。

“南宁渠道”,是一条互信之路。南宁作为距离东盟最近的中国省会城市之一,凭借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成为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重要门户。20多年间,东博会见证了双方从互联互通到民心相通,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的历程。

东盟秘书长高金洪出席第21届东博会开幕式时谈到:“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涵盖更广泛的合作领域、更多不同部门的经济参与者,符合继续创造繁荣、惠及双方民众的共同利益。”

“南宁渠道”,还是一条繁荣之路。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积极拓展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新兴领域合作成效显著。

“南宁渠道”,更是一条开放之路。东博会已成为双方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经贸盛会。自2004年创办以来,东博会已累计迎来201位国家领导人、4100多位部长级贵宾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吸引超过130万客商参展参会,成为深受欢迎的区域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推动中国—东盟合作成为亚太地区最成功、最具活力的典范。

历史的潮水奔涌向前,“南宁渠道”正延展为“数字丝路”。

近年来,广西抢抓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机遇,与9个东盟国家建立技术转移机制。2025年上半年,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达4420亿元,同比增长30%,稳居全国西部省区和边境省区第一。数字互联,让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今年4月,马来西亚MYEG集团与中国广西北投信创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实验室。“实验室首个重大项目是马中国家数字身份互认。”MYEG区块链平台Zetrix的联合创始人拿督法兹里·沙阿说,广西是连接中国先进人工智能资源与东盟市场需求的关键纽带。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今天的南宁,不仅是中国—东盟合作的“会客厅”,更是共建数字未来的“新坐标”。“南宁渠道”,因开放而兴盛;“数字丝路”,因创新而广阔。

如果说互信是中国—东盟合作的根基,人工智能则正在成为新的纽带,让双方从“山水相连”迈向“数据相链”。

在第22届东博会上,AI无疑是“主角”。

国内首个会展智能体“AI会展”上线,具有突破意义。它的推出不仅为会展行业数字化树立了新标杆,更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从“硬件连接”迈向“智能联动”,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提供了数字基础支撑,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自治区元宇宙联合会会长蒋明表示,广西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会展”,打造合作交流的新样板。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一万平方米的AI专馆内,近200家中外高科技企业带来约1200项前沿产品:全球首款消费级AI+AR眼镜、全球首台防爆人形机器人“天魁1号”、全球首个机器人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源启元大模型”等AI首发产品,亮点多多。

观众和现场展示的机器人进行人机互动。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何学俏 摄

这不只是技术的展示,更是合作的舞台。今年,文莱、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带来卫星通信、智慧农业、教育医疗等应用成果,不同国家的企业在同一展馆里切磋交流,构成跨越国界的科技大集。

不仅展品亮眼,机制创新同样令人瞩目。东博会期间,将首次举办中国—东盟人工智能部长圆桌会,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部长们将围绕AI区域合作进行对话交流,拟达成建立定期对话机制的共识。

会场之外,浓厚的创新氛围扑面而来。同期发布的“中国AI出海未来独角兽企业TOP100”榜单,聚焦具身智能、AI应用和基础设施三大赛道。与此同时,文旅、汽车、数智健康等AI赛事相继举行,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正在加速,合作空间不断拓展。

“AI不仅是科技的较量,更是合作的桥梁。”来自泰国的青年创业者阿披拉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已深刻感受到“跨境AI合作的无限可能”。

人工智能赋能,让数字丝路延展更广。南宁五象云谷智算中心部分算力已远程支持新加坡科研项目。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讲座教授文勇刚认为,“广西不仅是中国通向东盟的桥梁,更有潜力成为人工智能技术与东盟数字应用的关键枢纽。”

8月4日,广西云-广西日报AI体验官来到狮城新加坡,走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与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讲座教授文勇刚面对面展开了一场跨越山海的对话。

人工智能已成为合作新纽带,让中国与东盟从物理空间的“山水相连”,迈向数字空间的“数据相链”。

在东博会的舞台上,企业始终是最鲜活的“主体”。

9月15日,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东博会布展正酣。华为工作人员忙着调试搭载最新鸿蒙系统的折叠屏电脑,旁边一辆未来感十足的智能汽车缓缓驶入展位。阿里云的工程师在布置通义大模型的展示大屏和AI Stack一体机设备,为呈现“云上智能”的震撼体验积极准备。

d5664e2d02eccc85942ae28b26e9e01e.jpg

阿里云带来国产自研大模型一体机,展现我国在AI领域的先进成果。记者 黄红锦 摄(南宁市融媒体中心)

东盟各国展位同样热闹。文莱医渡科技在调试医疗AI大屏,实时演示智能诊疗数据处理;马来西亚环球通讯团队现场测试信号覆盖;新加坡格步用交互地图展示区域智慧出行应用。

近日,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监章新刚参加东博会配套活动——“人工智能+汽车”创新大赛时表示:“我们在马来西亚开拓智能驾驶市场时,面临人才匮乏和供应链短缺问题。但依托广西的算力和产业链布局,可以少走弯路。”

一项项签约落地,一个个项目开花结果。越南一家水果进出口公司与广西冷链企业合作共建仓库,预计带动千余人就业。文莱一家海产企业借助跨境电商平台打通销路,产品直抵中国消费者餐桌,该企业代表说:“东博会让我们直面中国客户,让合作更接地气。”

在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喻友平深有感触:“这里的营商环境和高效审批,让我们感受到‘南宁速度’与‘南宁诚意’。”越来越多企业把目光投向广西,把东博会当作走向东盟的重要平台。

位于南A中心内的中国—东盟创新创业中心。记者 陈思羽 摄

二十一载携手同行,从“南宁渠道”到“数字丝路”,中国与东盟不断拓展共同发展的广阔天地;从“山水相连”到“数据相链”,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动能;从“数智撮合”到“黄金通道”,企业以务实合作开辟更加宽广的未来之路。

第22届东博会,不只是国际展会的延续,更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生动实践。站在数智赋能的新时代,中国与东盟必将携手书写互信互助、开放共赢的崭新篇章,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贸易额跃升

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从2004年的1059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9117亿美元。

2024年,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5个东盟国家双边贸易额均突破1000亿美元,其中,与越南、马来西亚的双边贸易额已突破2000亿美元。

2025年1—7月,中国同东盟贸易规模达5970亿美元,同比增长8.2%,占同期中国外贸总额的16.7%。

伙伴关系升级

“AI东博”智能体:提供涵盖智能客服、导览、会议安排、行程规划、智能撮合等24类应用场景的个性化服务,支持8种东盟语言。

AI专馆:首设一万平方米AI专馆,超100家国内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初创团队参加,AI前沿技术和一批“黑科技”、硬核产品闪亮登场,东盟国家参展企业高新技术元素丰富。

AI主题活动:中国AI出海未来独角兽TOP100榜单发布暨AI独角兽之夜活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大赛、中国—东盟人工智能部长圆桌会议、中国—东盟AI大咖沙龙、中国—东盟人工智能供需对接会、中国(广西)—东盟青年科学家人工智能对话活动等。

面向东盟“AI+”应用场景:AI+工业制造、AI+医疗卫生、AI+消费服务、AI+应急救援……

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林楚钦:“我见证了双方合作不断深化,从最初的商品贸易延伸到投资、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更广领域。”

老挝慧汐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邓良慧:“广西区位优势显著,毗邻东盟,拥有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要开放平台以及丰富的小语种资源,为中国与东盟开展合作提供了便利。”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智能体技术一旦在广西形成场景化优势,将为东盟合作提供可复制经验,助力广西打造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新高地。”

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梁家恩:“广西在区位上有很大优势,作为连接东盟的‘桥头堡’,它能够将北上广的研发成果进行集成整合,以满足东盟应用场景的需求。”

与光同尘(杭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李沐翰:“通过在广西展示中国AI成果、吸纳东盟需求和创意,有助于构建一条AI技术与东盟互动的‘高速路’,有效缩小区域间的‘数字鸿沟’。”

自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越南及其他东盟国家间经济和贸易交流的重要平台。多年来,东博会已成为一个极具成效的国际合作机制,不仅助力东盟跃升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更推动中国成为越南等东盟国家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也反映了国际商界对中国这个充满活力、机遇无限的广阔市场的信心。与此同时,东博会及相关倡议充分表明,广西作为促进中越双边合作的门户枢纽,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在过去成功举办的21届东博会中,越南始终积极参与。越南企业长期保持强劲参展势头,展位规模大、数量多,为东博会的成功做出了积极贡献。伴随着东博会的发展,越中双边贸易额也大幅增长——从2003年的50多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的超过2050亿美元。中国仍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而越南也稳步成长为中国在东盟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众多具有越南特色的产品,如中原咖啡、平仙鞋业及传统手工艺品,已通过东博会逐步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加强了两国间的经贸联系。

今年正值越中建交75周年暨“越中人文交流年”,意义尤为重大。我相信,有越南商界的广泛参与,越南将继续在第22届东博会上发挥积极作用。除了继续展示传统消费品外,我们还将拓展推广重点,聚焦贸易服务、高科技产品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等领域,旨在最大化挖掘东博会的潜力,因为它不仅是传统产业发展的跳板,也是顺应全球发展趋势的新兴领域的重要平台。

此外,我们也希望借助本届东博会,持续向中国民众乃至国际社会推广越南的文化与发展优势。

在过去5年,我有幸每年都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每一年,我都深切感受到东博会的活力,见证了各国之间通过贸易、创新与文化交流不断加深联系。东博会不仅仅是一个展示产品的场所,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平台,致力于培育富有成效的伙伴关系,推动区域合作不断向前发展。

对泰国而言,东博会在过去20多年为泰国企业拓展中国及东盟市场提供了宝贵机会。泰国企业家通过东博会展示创新成果、建立商业联系、吸引投资,并推广泰国旅游及文化遗产。许多泰国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通过东博会平台获得了宝贵的品牌曝光机会、商业合作渠道与行业前沿洞察。

我坚信,东博会是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最为有效的机制之一。其价值体现在包容性:不仅汇聚了各国政府与机构,也包括那些在一线推动进步的私营部门和创新者。正因如此,泰国驻南宁总领事馆始终全力支持东博会,并将持续给予坚定支持。

本届东博会的主题与时俱进,颇具前瞻性,契合了我们共同的愿景:通过数字智能实现更高程度的互联互通与共同繁荣的未来。

我欣喜地看到,本届东博会将人工智能融入其设计与运营,这是一次极具远见、令人赞叹的举措。无论是AI驱动的物流系统、虚拟对接平台,还是智能化数据系统,东博会在数字科技方面的应用充分展示了创新如何助力国际合作更加顺畅、高效。这也为泰国、中国以及东盟其他国家之间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合作提供了平台。

这些发展与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强调深化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高度契合。我坚信,东博会将发挥关键作用,助力各国抓住新机遇,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创新、包容、面向未来的命运共同体。

自2004年以来,广西充分发挥各项机制作用,吸引东盟成员国与中国开展更深入的经贸合作。通过每年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与相关论坛,为战略经济合作伙伴提供交流探讨、推动贸易与投资合作的机会。

2004年11月,首届东博会在南宁举办,标志着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旨在加强双方在贸易、投资及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为各国民众带来更多福祉。该机制成效显著,其中包括:中国与东盟关系日益紧密,东盟国家高层领导人每年率领政府及商界代表团出席东博会开幕式;制造业企业代表、工商界人士踊跃参展;各方借此契机就促进贸易投资往来交换意见。

老挝政府高度重视东博会,每年派出高级别政府官员率领政企代表团参会,推广农产品、手工艺品等特色产品,与中国企业交流合作,吸引投资。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有机衔接,双边合作成效显著:2021年底老中铁路开通,连接万象与昆明;两国共同推进“老中经济走廊”建设,完善沿线基础设施,促进商品互通有无,推动老中双边贸易额特别是老挝与广西之间的贸易额稳步增长。

作为老挝驻南宁总领事,我认为中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与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政策,有助于将发展成果惠及友好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共享繁荣,造福中国与东盟各国民众。

2025年是中国科技快速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年,本届东博会以“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为主题,重点展示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老挝派出高级领导人率领政企代表团参与此次盛会,学习借鉴人工智能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应用的经验,推动老挝全面发展。

自2004年首届东博会成功举办以来,缅甸一直积极参与东博会,将其视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此期间,缅中经贸合作取得的重大进展与东博会密不可分。缅甸政府高度重视东博会的平台作用,每年均组织高级别代表团积极参会,以深化缅中全方位合作。

通过历届东博会,缅甸得以充分展示国家形象、把握商业机遇,不断加强与中国及其他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借助东博会平台,缅甸全面展示了贸易投资优惠政策,成功吸引了更多中国投资者在基建、农业、工业制造、能源电力等重点领域投资。东博会特色板块“魅力之城”也有效推动了缅甸旅游业发展。

今年是缅中建交75周年,同时,缅甸担任第22届东博会的主题国。为此,缅甸组织规模空前的参展团,集中展示农业、食品、珠宝、制造业、纺织服装、木制品及传统手工艺等领域的特色产品,并举办贸易投资推介会及商务对接活动。相信本届东博会上缅甸产品将再创佳绩。

本届东博会将首次设立人工智能专馆和新质生产力专馆,重点展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借此东风,相信缅中两国将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绿色智慧农业等领域开启合作新篇章。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保护主义抬头,我相信通过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东博会必将为增强区域供应链韧性、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投资合作发挥关键作用。

《总领事@东博会》栏目稿件由以下中国与东盟媒体联动采访:

广西国际传播中心

越南之声广播电台

柬埔寨《柬华日报》

泰国大众传播机构

老挝《人民报》

马来西亚《光华日报》

张红璐

以前所未有的“含AI量”展现区域经贸合作新图景——这是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一大亮点。

这场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打造的“AI大集”,远不止于科技成果的简单展示,更是双方在人工智能领域落地应用、互鉴互融、协同共进的生动缩影,将科技合作的活力与潜力呈现在人们面前。

如今,以大算力、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AI赋能千行百业,使得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应用持续拓展、新价值加速创造,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也给世界人民带来长远福祉。

但AI带来的风险挑战也前所未遇。智能革命扩大智能鸿沟,数字红利成为数字霸权;数据流动加剧隐私保护难度;算法偏见影响资源分配引发公平缺失;工具理性挤压价值理性,冲击社会价值观……这些,都迫切需要国际社会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流合作。

AI不是某个国家的技术独角戏,也不只是富国和富人的游戏,而应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确保智能向善,不仅需要精妙算法、强大算力,还需要各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兼容并蓄的智慧和海纳百川的格局,通力合作,营造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创新生态。

一起发展,才是好的发展。科技进步不仅需要“你追我赶”的比拼劲头,也需要“并肩共进”的开放合作。

广西正聚焦人工智能“小切口”,加强与东盟合作,协力构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跨境产业生态。

AI的价值在于落地生根,AI的活力在于开放合作。

独行虽快,众行方远。

并肩跋涉,步履不停,共创未来!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会务组联系方式  

展会咨询

X
客服
电话
15103086018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销售客服

门票客服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