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推送丨基于引射器的双温蒸发CO2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来源:世展网 分类:制冷行业资讯 2022-04-14 16:34 阅读:13630
分享:

2025年上海国际制冷空调供暖及通风设备展览会IRCC EXPO

2025-04-08-04-10

展会结束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文章信息   

题目

于引射器的双温蒸发CO2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作者

李小燕1  代宝民2  滑雪1  刘晨2  刘圣春2 

单位

1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2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市制冷技术重点实验室

摘要   

采用高效的热泵系统替代常规锅炉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措施。本文提出采用引射器实现双温蒸发的CO2热泵系统,以实现余热梯级利用和高效制热。通过窄点分析法,建立了基本CO2系统、CO2引射器系统、双温蒸发CO2引射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发现双温蒸发系统存在最优排气压力及最大COP。基于最优工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下,双蒸 发器系统COP最高达4.84,比基本CO2热泵系统提高了9.88%。双温蒸发过程可显著降低吸热过程中的换热不可逆损失,双温蒸发系统蒸发器侧的不可逆性能指数为1.51,比基本CO2和带有引射器的常规CO2系统降低了 24.50%。

关键词 热泵系统;CO2;引射器;温度匹配;双温蒸发;不可逆损失图文导读   高热泵系统的能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 。对于供热及工业应用领域,运用高温热泵可将30~60 ℃的余热加热至80~100 ℃ ,在节能效果及环保效果方面均优于常规电锅炉或燃煤、燃气锅炉,是一种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2021年9月15日起,《〈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对我国已正式生效,然而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热泵系统均采用GWP较高的工质。因此,采用低GWP的环境友好工质是未来热泵系统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中自然工质CO2因其优良的环保特性和热物性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构建了带引射器的CO2双温蒸发热泵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为CO2热泵系统的性能优化提供理论参考。图1所示为基本CO2热泵系统(Base)。CO2从蒸发器出口以干饱和蒸气状态(状态点1)进入压缩机,压缩到过热蒸气(1-2)。然后进入气体冷却器, CO2在气体冷却器内与换热流体(水或空气)进行换热(2-3)。CO2从气体冷却器流出后直接进入节流阀,成为两相流体(3-4),最后流入蒸发器(4-1),并从有限热容热源流体(通常为水或空气)吸收热量, 完成循环。

图2所示为带引射器的常规CO2热泵系统(Ej-Evap1)。系统仅配置一个蒸发器,从气体冷却器流出的CO2一次流体进入引射器加速降压(3-4),可将从蒸发器流出的二次流体引射吸入(9-4),在混合段内(4-5)混合后,经过扩散段(5-6)从引射器的出口排出变为气液两相流体,随后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饱和液(6-7)在节流阀内节流降压后(7-8)进入蒸发器(8-9),并从热源吸收热量,饱和气体(6-1)被吸入压缩机

图3所示为带引射器的双温蒸发CO2热泵系统 (Ej-Evap2),从气体冷却器流出的CO2流体分为两股,其中一股流入节流阀(3-4),节流后进入低温级蒸发器,蒸发吸热变为饱和气体(4-5),另一股进入引射器一次流进口(3-6),引射从低温蒸发器流出的二次流(5-6),两股流体经由引射器(6-8)进入高温级蒸发器继续吸热至状态点1(8-1),依次进入由压缩机(1-2)和气体冷却器(2-3) 后完成循环。热源流体依次流过高温级和低温级蒸发器,热源流体被连续梯级冷却。

为验证构建模型的可靠性,将本文模型计算得出的Ej-Evap1系统COP与Deng Jianqiang等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通过本文模型计算得到的COP与文献中的结果吻合较好,平均误差仅为2.67%,推测是由于物性计算软件不同导致。通过以上验证过程可证明本文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3个系统的COP随排气压力的变化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COP 先线性迅速增加后缓慢降低,在某一排气压力下COP达到最大值。对于Ej-Evap2,当排气压力为9.87MPa时,取得COP最大值为4.84,该最大COP下的排气压力称为最优排气压力。通过对比可知,虽然Ej-Evap2的最优排气压力高于其他两个系统,但COP也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系统,与Base系统相比,其最大COP提升率高达9.88%。且即使同处于Base系统达到最优排气压力9.67MPa时的压力条件下,Ej-Evap1与 Ej-Evap2系统的COP依然高于Base,引射器与双温蒸发器的引入可显著提升系统的性能。

图6所示为 Ej-Evap2 系统制热量和压缩机功耗随排气压力的变化。由图6可知,COP呈现上述变化趋势的原因是:制热量Qh随排气压力的升高先急剧线性增加,达到最优排气压力后陡然增加缓慢,而压缩机功耗W随排气压力的升高缓慢上升,最终导致COP先急剧上升至最大值再缓慢降低。

图7所示为不同排气压力下Ej-Evap2系统T-s图。进一步分析COP随排气压力的变化。由图7(a)可知,当排气压力为8.80MPa时,由于制冷剂节流过早,气体冷却器出口状态位于临界点的右侧,蒸发器入口干度大,蒸发器吸热量少,此时气体冷却器侧仅有一个窄点,且位于气冷器内部。 由图7(b)可知,随着排气压力增加,气体冷却器出口CO2温度逐渐降低,当增至9.70 MPa时,气体冷却器出口状态移至临界点的左侧,唯一的窄点也逐渐向气冷器内部移动。 由图7(c)可知,当排气压力继续增至最优压力9.87 MPa时为最优工况,气体冷却器出现两个窄点,分别位于气体冷却器内部和出口处,此时的低温蒸发温度和高温蒸发温度分别为5.01 ℃ 和9.00 ℃ ,温差为3.99 ℃ ,比蒸发温度为5 ℃的 Ej-Evap1的COP提升了2.32%。 由图7(d)可知,当排气压力增至11.00 MPa时,窄点又减少为一个且位于气体冷却器出口。对于双温蒸发CO2热泵系统,当气冷器存在两个窄点时,存在最大COP。这是由于此时换热器的换热流体与工质形成良好的温度匹配,减小了换热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系统性能达到最佳。对于蒸发器侧, CO2的蒸发温度为定值,热源侧换热流体进出口温差为10 ℃ ,窄点出现在蒸发器制冷剂的入口侧。

压缩机排气温度随热水温度的变化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CO2热泵系统引入引射器后,排气温度可显著降低。当热水出口温度为100 ℃ 时,Base 系统排气温度高达119.46 ℃ ,Ej-Evap1 和 Ej-Evap2 系统的排气温度为115.01 ℃ 和114.99 ℃ 。这是因为当引入引射器后,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升高,导致压缩比减小,排气温度会降低。系统COP随热水侧出口温度的变化如图9所示。由图9可知,在热水出口温度为60~100 ℃ 的范围内,Ej-Evap2的COP最高,当热水侧出温度为 60 ℃时,COP最大达4.84,比 Ej-Evap1 和 Base 系统分别提高2.32%和 9.88%,且随着热水侧出口温度的升高,Ej-Evap1和 Ej-Evap2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

Ej-Evap1和Ej-Evap2的升压比和引射率如图10所示。由图10可知,升压比和引射率均随热沉侧出口温度的增加而增加,Ej-Evap2的升压比始终高于Ej-Evap1,当热源侧进口温度为30 ℃,热沉侧出口温度为100 ℃时,Ej-Evap2的升压比最高为1.21,比Ej-Evap1高 7.90%。而Ej-Evap1 引射率始终高于Ej-Evap2,上述工况下Ej-Evap1引射率最大达到0.86, 比 Ej-Evap2提升45.85%。此外,对于带引射器的系统,当二次流进口压力不变时,吸气压力与升压比有关,升压比越大,吸气压力越高。

11所示为不同系统的工质与换热流体的温度匹配情况。阴影部分表示由传热温差引起的不可逆损失,包括窄点不可逆损失(ED,pinch )和流体不可逆损失(ED,fluid ),根据 π 的定义,其值越接近于1表示热配性能越好 。由图11可知,通过引入双温蒸发, 蒸发器的换热匹配可得到显著改善, Base和 Ej-Evap1的不可逆性能指数πsource高达2.00, 而Ej-Evap2 只有1.51。3种系统气体冷却器侧的热匹配性均优于蒸发器侧,这得益于 CO2工质超临界放热 过程较大的温度滑移的特性。且对于双温蒸发系统, 气体冷却器侧的换热匹配情况最好,Base 系统气体冷却器侧的不可逆性能指数 πsink 最大达1.65,而Ej- Evap2系统气体冷却器侧的不可逆性能指数 πsink 最小只有1.52。综合考虑两方面性能,Ej-Evap2系统的总热匹配性能最好,为 3.03,其不可逆指数πtot比Base系统降低16.99%。

结论

本文建立了基于引射器的双温蒸发CO2热泵系统的模型,并进行了优化分析。从能效和换热匹配等方面与基本CO2热泵系统进行对比,得到如下结论: 1)3种系统的COP均随排气压力的增加先升高再缓慢下降,存在最佳排气压力及最大的COP。 2)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下,双蒸发器系统(Ej-Evap2)COP最高达4.84,比Base和Ej-Evap1分别提升9.88%和2.32%。 3)CO2热泵系统引入引射器后,排气温度可显著降低。当热水出口温度为100 ℃时,相对Base系统, Ej-Evap1 和 Ej-Evap2系统的排气温度分别降低4.45 ℃和4.47 ℃ 。 4)引入双温蒸发系统的换热匹配可显著得到改善,尤其是蒸发器侧,Base和Ej-Evap1的不可逆性能指数πsource高达2.00,而 Ej-Evap2 只有1.51。

(扫码获取全文)

相关制冷行业展会

2025年广州国际制冷空调通风及冷链技术展YATAIZHILENGZHAN

2025-06-25~06-27 距离52
62153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广州国际制冷展览会AVAI CHINA

2025-08-08~08-10 距离96
50721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西部制冷展-成都制冷展WEST REFRIGERATION

2025-04-01~04-03 展会结束
39993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杭州国际空调通风暨制冷及冷链产业展览会RACC

2025-10-23~10-25 距离172
60771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中国上海制冷展CR EXPO

2025-04-27~04-29 展会结束
150166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上海国际制冷空调供暖及通风设备展览会IRCC EXPO

2025-04-08~04-10 展会结束
75632展会热度 评论(0)
X
客服
电话
15103086018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销售客服

门票客服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