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文丨木帛
“其实现在最大的担忧,不是店员学不会,不是找不到好品牌,也不是消费者不信任,而是越来越多的门店打着调理的旗号干销售,不懂装懂,这会害了整个行业。”前两天,营养品评论走访市场时,有健康管理门店老板小A对记者表示。
今年以来,小A所在的区县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号称能调理的门店越来越多,“原来可能整个县城只有我们在做,找不出第二家,现在几乎80%的门店都开始往调理转。”
一方面,母婴门店迫于经营的压力,在奶粉、用品等品类上难以获得利润,转而把注意力放在营养品上面,而时下售卖营养品比较流行的方式就是所谓的“调理”,于是很多母婴店开始照猫画虎干起调理。
另一方面,在培养出几个优秀门店代表后,品牌方吃到了超级单店的红利,希望培养出更多的“销量担当”店,于是在各种培训、交流会中都宣扬必须做调理,“甚至宣称不做调理,母婴店就活不下去。”小A说,“当时听到这句话,内心是很恐惧的。”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调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学得会,这样无差别地宣传,会把很多不知深浅的人带向行业,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小A发现,很多宣称会调理的母婴店,存在几点共性表现。
第一,没有相关权威认证的职业技能证书,不是持证上岗。“这点是起步,很多母婴人的学历不高,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是没有资格开展工作的。”
第二,没有系统的营养和健康管理思维,学习时这里学一些,那里学一些,遇到顾客还是卖货思维。“很多门店认为自己货架上摆上了调理类产品,就会调理了。”
第三,没有边界感,对顾客的问题大包大揽,乱承诺,“甚至说能解决医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阻挡宝妈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有可能会耽误治疗。”
小A是医学家庭出身,又考取了多项国家认可的营养师、健康管理相关的证书,望着满墙的证书和不断精进学习的结业证明,小A说,“当自己真的专业的时候,倒不会惧怕同行也做调理,共同帮宝妈解决问题是好事,能够带动科学育儿理念,合力做好市场。”
但是小A担忧的是,“乱来的门店,不知道深浅,容易出事。母婴是个敏感的行业,一旦出事,加上政策出手,对整个行业重拳打击,往最坏的角度想就像08年的‘奶粉地震’,没有一个卖奶粉的母婴店是无辜的。”
今年笔者在同很多做得比较好的健康管理门店老板交流时,他们也都表达过这样的担忧,有很多门店本来是要整改门头,挂上“XX健康管理中心”的门头的,后来综合考虑之下,还是决定“低调行事”,仅在店内展示,且时刻保持利他之心。
小A说,“为了整个行业好,真心希望开始接触调理的门店,能够静下心来真才实学,持证上岗,理性对待调理,知行合一。”
电话:13248139830(展商名录咨询)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客服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