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22年,受疫情多发、餐饮遇冷、原材料涨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调味品行业在曲折中前进,虽然遇到不少困难,但是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机遇。那么,2022年调味品行业发生了哪些广受关注的新闻事件呢?我们一起来回顾~
1
《2022-2023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商业洞察
及发展潜力研究报告》发布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艾媒咨询|2022-2023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商业洞察及发展潜力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调味料市场规模达到4594亿元,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达5133亿元。疫情使餐饮消费从外食转向家庭烹饪场景,提升了C端调味品需求,多家布局家庭端的调味品企业在疫情期间收入保持了良好增长。另外,调味品行业呈现明显的四个发展趋势:1)预制菜等新模式成为新的增长点;2)头部品牌更受认可,但面临新的瓶颈;3)适应新的消费群体,企业布局线上渠道;4)健康理念成消费升级新需求,消费者的饮食需求一方面向着低盐、低油、低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向辣味、酸味等复合味道演进。2
“土坑酸菜”被曝光,
多家调味品企业筑起“食安”底线
央视3·15晚会期间曝光的“土坑酸菜”,直指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一时间将老坛酸菜这一细分品类推上了风口浪尖。在此次曝光的视频中看到,工人们有的穿着拖鞋,有的光着脚踩在酸菜上,有的甚至一边抽烟一边干活,抽完的烟头直接扔到酸菜上。而被曝光的收购“土坑酸菜”的企业,涉及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岳阳市君山区雅园酱菜食品厂、坛坛俏食品有限公司、湖南锦瑞食品等。“土坑酸菜”暴露出十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多家酸菜生产或采购企业包括天味、李记、日辰、德庄、丹丹、红灯笼、秦妈、川南、味聚特、味百度、民福记、蜀桥佳味、涮都等纷纷发布声明作出“食安”回应。例如李记表示,公司从未与报道涉及的4家“土坑酸菜”企业有过合作关系,也均从未直接或间接从这4家企业采购任何原料,公司生产的酸菜系列产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从鲜青菜原料收购、标准化盐渍池盐溃、生产加工、成品检测等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所有过程对应有相应的检测报告及记录,溯源可查。在“土坑酸菜”问题暴露的同时,这些严把食品安全关、生产使用优质酸菜的企业,为老坛酸菜品类建起一道安全墙。他们用一颗“敬畏”之心,守护品类发展,匠心以求自强。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此次曝光事件给老坛酸菜品类带来了一定冲击,但对于具有一定规模和品控严格的生产企业则是机遇,能引起整个行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从而进一步推动老坛酸菜品类健康发展。3
郫县豆瓣企业集体涨价,
调味品行业迎“涨价潮”
10月前后,包括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兆丰和食品有限公司、郫县庆林豆瓣酿造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华军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成都君乐园调味品开发有限公司、成都市郫都区新胜平康酱园厂等在内的多家郫县豆瓣企业纷纷宣布要调价,涨价幅度均在10%~20%之间。例如兆丰和在调价函中提到,由于辣椒价格不断上涨,自2022年10月20日起,公司所有产品价格上调15%-20%。调味品企业纷纷涨价背后,是不断上涨的原材料成本压力和企业净利润下滑压力。调味品行业的原材料包括大豆、小麦、食盐、味精、辣椒、白砂糖、油脂、各种添加剂和包材等。2022年以来,多种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叠加频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疲软的终端消费需求,调味品企业涨价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此次涨价能否顺利将价格转移给终端实现利润增长,尚需市场验证。4
海天酱油深陷添加剂“双标”争议,
零添加酱油迎来抢购潮
国庆节前后,海天酱油深陷添加剂“双标”争议,海天曾经三度回应解释其在国内和国际并未“双标”,表示海天味业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均销售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一时之间,全民都在讨论“添加剂”,零添加概念也更加深入人心。值得关注的是,不少线下商超借国庆契机大力促销零添加酱油产品,几乎占据货架的半壁江山,多个线上渠道的零添加酱油也销售火热,多个品牌的零添加酱油的销量出现了较大提升,例如千禾在官方直播间的酱油、料酒等多款产品卖断货。作为“双标”风波的主角,在海天味业天猫旗舰店里,海天500ml规格的0金标生抽虽然在总销量排行中较为落后,但在周销量排行中却以21862的销量位居第二,显示近期购买该产品的顾客明显增多。种种迹象表明,零添加酱油时代正在加速到来。东吴证券研报曾经指出,海天味业在短期内C端可能受到冲击,但是由于B端注重性价比和口味稳定,预计受舆论影响较小。尤其是大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讨论强化了优质产品认知,中低端品牌可能会加速出清,龙头海天味业有望受益于行业格局改善和产品结构升级。5
弥补空白,
《山西食醋分类》团体标准发布实施
作为四大名醋之一的山西老陈醋,一直以来都备受业界关注。2022年,国内首个《山西食醋分类》团体标准发布,并于11月18日起开始实施。据了解,《标准》由山西省食品工业协会、山西省醋产业协会、山西老陈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清徐醋产业协会于2019年8月共同提出编制申请,紫林醋业、水塔醋业、老陈醋集团、宁化府益源庆醋业、灯山井酿造公司、源源醋业、山河醋业、清泉醋业、兰花酿造公司、刘老醯儿醋业等十家醋企联合起草。按照合法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标准》主要在山西食醋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上作出规定,突出山西食醋的产品及地域特点,兼顾食醋企业现有全部产品类型和山西地方特色食醋品类,按照原料特征和生产工艺等,对山西食醋进行了分类。例如,在充分收集行业和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标准》对“山西老陈醋、山西陈醋、老陈醋、陈醋、熏醋、地方特色醋、其他食醋”等七大类食醋进行了分类。作为基础性标准,《山西食醋分类》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填补了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空白,将为相关食醋工艺规程的制定提供依据,加快山西食醋标准化体系建立,促进行业科学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6
老干妈营收下滑12亿,
但于2022年恢复增长
据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贵州省企业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022 年贵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显示,老干妈2021年营收42.01亿元,位列第11位,跌出了榜单前十名。而与2020年营收54.03亿元相比,足足减少12亿元,同比下降了22.25%。在我国辣酱领域,老干妈可谓“霸主”。当前我国辣酱市场规模约为400亿元左右,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中国辣酱行业报告》显示,老干妈辣椒酱占据中国辣椒市场近20%的份额,李锦记和辣妹子紧随其后,分别占到9.7%和9.2%。可以说,在辣酱领域,老干妈尚无对手。然而,在竞争中无对手,不代表市场没有蚕食者。天眼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已有5000多家企业涌入辣酱市场,包括虎邦、川娃子、加点滋味、佐大狮、李子柒等在内的辣酱新锐品牌不断涌现,各类高端、新奇、多元的辣酱快速崛起,分食辣酱市场。另外,近两年多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尤其是餐饮渠道遇冷,也给老干妈生产运营带来不小冲击。不过,业绩压力之下,老干妈并没有放弃提升品质的投入,不仅每年坚持投入1000万元用于市场调研和新品研发,还斥资4000万元换瓶盖,其采用的TPE材质盖垫,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为消费者健康保驾护航。对于2021年营收下滑,老干妈方面已经作出回应:营收短暂下滑完全在意料之中,这是正常的市场波动,之前就做过预判和预案,目前已经实现了恢复性增长,2022年1-9月营收同比增长超过10%,多款新产品即将上市,另一家分公司的扩能升级也已启动。7
宝立食品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资本市场再添复合调味品“猛将”
7月15日,宝立食品在上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复合调味品领域在资本市场的又一员“猛将”。宝立食品成立于2001年,主要产品包括复合调味料、轻烹解决方案和饮品甜点配料等。公司在复合调味料领域深耕多年,在行业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根据宝立食品7月5日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2019~2021年,宝立食品分别营收7.43亿元、9.05亿元、15.7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1亿元、1.34亿元、1.85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均保持了稳健增长。其中,复合调味料营收分别为5.82亿元、6.55亿元、8.43亿元,占据总营收比重分别为78.47%、72.78%、53.71%,是宝立食品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公告,宝立食品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用于嘉兴生产基地(二期)建设项目、信息化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均围绕食品调味料的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展开。嘉兴生产基地(二期)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53亿元,其中利用募集资金1.80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年产20000吨粉类调味料产品项目、年产6000吨骨汤调味料产品项目以及年产17500吨HPP高压杀菌系列产品项目。嘉兴生产基地(二期)建设项目建成后,宝立食品复合调味品等产品可新增年产能43500吨,有利于缓解公司目前产能不足的现状,提升公司的产品丰富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另外,随着此生产基地建设计划的实施,未来宝立食品将形成上海、浙江和山东三大生产区域,拥有四个大型生产基地的布局,增强市场竞争力。8
千禾味业半年营收首破10亿大关,
业绩赶超加加食品
根据千禾味业公布的2022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10.15亿元,同比增长14.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80.56%。2022上半年,千禾味业营收、净利润均实现了双位数的喜人增长,而且是自2016年A股上市以来,半年度营收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值得关注的是,在A股市场“酱油F4”中,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分别长期稳居老大、老二地位,而老三、老四排名却在近两年发生了变化。从2017年~2021年经营数据来看,千禾味业5年来营收呈现逐年上升,且营收增速一直快于加加食品,而加加食品在2020年营收达到20.73亿元高峰之后,业绩开始出现下滑态势。尤其是在2021年,千禾味业营收升至19.25亿元,加加食品营收降至17.55亿元,千禾味业赶超加加食品荣夺“酱油老三”地位。聚焦“高品质、健康、美味”等品牌定位,专注零添加酿造酱油、食醋、料酒等高品质健康调味品,千禾味业紧紧把握消费升级时代趋势,引领消费需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差异化品牌竞争优势。9
曹辉出任太太乐公司总裁,
向百亿目标发起冲刺
2022年,太太乐换“新帅”,前恒天然、上海庄臣高管曹辉正式出任太太乐公司总裁,向雀巢集团执行副总裁、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西强直接汇报。曹辉曾先后服务于宝洁、多美滋、雅培等多家知名跨国企业,尤其是他在新西兰乳企恒天然的履历和成绩广为业内所知。有知情人士认为,曹辉是一个兼具C端和B端市场开拓能力的快消行业“老手”,擅长操作面向消费者的消费品牌业务,而这或许是太太乐快速实现年销百亿元目标的必要条件之一。2021年是太太乐过去5年增长最快的一年,2023年太太乐计划实现年销售额100亿元。2022年,据相关报道,太太乐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成长,拓展推出的新品包含菜谱式调味料和鲜鸡汁调味料两大类别,其中菜谱式调味料新增麻辣鲜爽的藤椒鸡、鲜香适口的黄焖鸡、鲜香浓郁的花椒鸡三种口味调味料,而松茸风味鲜鸡汁调味料和鲍鱼风味鲜鸡汁调味料,创新加入松茸浓缩汁和鲍鱼汁,赋予了鲜鸡汁调味料不同层次的口感。在曹辉的带领下,2022年太太乐新产品保持高双位数增长,继续冲击百亿目标。曹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太太乐冲击百亿以及未来更宏伟的目标,有非常清晰的三个核心战略,包括重塑产品组合,加速发展餐饮业务,把握线上机遇。10
元气森林战略投资“阿香婆”,
或将改写辣酱格局
12月9日,据企查查显示,西安太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元气森林(北京)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嘉兴宸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分别为30%、25.00%,同时公司的注册资本增加至7419.23万元人民币。早在9月22日,太阳食品就宣布引入战略投资方“元气森林”和财务投资方“建信宸玥”,分别出资5433.08万元与4527.57万元。据公开资料显示,太阳食品成立于2000年,法定代表人为姚峰,主要生产休闲食品(太阳锅巴系列、阿香婆锅巴系列)、调味品(阿香婆香辣牛肉酱系列、阿香婆红油香辣牛肉酱系列、阿香婆粉状调料系列、阿香婆拌面酱系列)等。1996年7月,太阳食品的拳头产品“阿香婆”的广告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酱类的佼佼者。仅“阿香婆”,就能为太阳食品厂带来5个亿的年销售额。但1998年,步“太阳锅巴”后尘,“阿香婆”出现严重滞销。企业现金流吃紧,继而恶性循环:没钱投广告,销量上不来;销量上不来,更没钱打广告……元气森林是近年来快速崛起的新消费品牌,其发展相当猛烈,同时相关产品在技术、市场、渠道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打法和过硬的逻辑。与此同时,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早前创办的挑战者资本,也曾在消费领域投资了食族人、王小卤等方便休闲食品,可谓具有一定的行业创新经验。在元气森林和资本的加持下,“阿香婆”品牌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写辣酱行业格局。来源:粮油调味营销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如果分享的内容和图片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
▼
海名第11届成都餐饮供应链博览会2023年6月29-7月1日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抢先订展获得更好展示位置更多宣传曝光提前享受!(扫描二维码,立即申请展位)
【展位火热预定中】
郑州:0371-86133657
成都:028-87044081
【媒体合作】
18030458028
【参观咨询】
18030458028
-END-
郑州海名展览计划点击“阅读原文”立即申请展位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