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前瞻 | 中国工程院陈卫院士:树立“大食物观”,守护“舌尖幸福”

来源:世展网 分类:食品加工与包装行业资讯 2022-04-26 17:03 阅读:5855
分享:

2024年青岛国际食品加工及包装机械展Food&IT

2024-05-29-05-31

距离3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到生活中就是一餐一食。从“粮食”到“食物”再到“大食物观”,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观念转变,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观念创新。这要求我们要尽快从传统的粮食观中走出来,通过逐步树立和科学构建“大食物观”,让粮食安全更稳固、食物营养更全面、食物生产更低碳、食品科技更未来、“食育”教育更普及,从而牢牢守住人民群众的“舌尖幸福”。01

“大食物观”夯实“大国粮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我国14亿人口消耗量巨大,粮食需求仍呈刚性增长态势。我们要做好长期性准备,始终立足自身抓好粮食生产,保证粮食供给及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筑牢粮食安全保障是树立“大食物观”的基石。树立“大食物观”首先要始终关注三个问题:一是确保耕地安全。近年来耕地乱象仍屡禁不止,必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同时要解决好耕地以次充好、以差补优问题,把土地用好养好。二是保障种子安全。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虽然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但一些品种、领域和环节仍存在过度依赖“洋种子”的危险。我们必须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抓好种业创新,实现种源自主可控,把农业“芯片”紧紧掌握在自己手里。三是拓展食物资源。当前,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日益多样化,要以“大食物观”来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因此,要积极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食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02

“大食物观”瞄准“双碳”目标

“大食物观”是我国传统食物观的发展和演进,也是构建更加绿色、更加生态、更可持续的大食物生产观,更是解决目前传统食物制造过程中某些高能耗、高水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等产业核心瓶颈,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当前传统食品产业正面临资源、能源、生态约束日益严重的挑战。据统计,食品工业年用水约100亿立方米、耗电2500亿度、耗煤2.8亿吨;排放废水50亿立方米,产生废弃物4亿吨,处于高能耗、高水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滞后局面。而“大食物观”是破解难题、应对挑战的关键,要重点瞄准食品制造新能源、新技术和新装备进行突破:
  • 一是重点开展微波、红外、太阳能等食品制造过程新型能源替代技术开发;
  • 二是重点开发新型物理—生物制造与大型智能化加工技术,突破节能干燥、新型杀菌、适度加工、超微粉碎、分离萃取、冷冻冷藏、绿色包装等绿色加工、低碳制造核心技术与装备;
  • 三是重点发展食品智能装备、食品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实现食品制造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等关键技术装备及产业化示范,有效支撑粮油食品、畜禽食品、水产食品、果蔬食品、传统特色食品等食品制造产业技术大幅升级。
03

“大食物观”托起“营养健康”

“大食物观”提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顺应人民群众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确保民众吃得安全健康、营养均衡。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从最初的粗粮消费占主导转型到蔬菜、水果、肉、奶、蛋等禽畜产品、水产品与加工食品的饮食结构,更加均衡营养健康。进入新时代,食品消费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纵深推进,城镇居民更倾向于购买低脂肪、高蛋白的动物性食物。城乡居民对加工食品的消费需求的上升更多地体现在对安全、绿色、营养的加工食品需求量的增加,绿色食品的国内销售额由2013年的3625.2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超5000亿元。“大食物观”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健康、营养与膳食的均衡。一方面,它要求政府和企业推动农产品与食品产业高质量、差异化发展,从供给端发力来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多样化、精细化、营养化、生态化的需求。如在丰富食物品种的基础上,开发带营养强化属性、质量安全认证属性、可追溯属性等标识不同营养健康与质量安全级别的食品。另一方面,“大食物观”要求从需求端发力推动食品消费方式与业态更新,为匹配食品消费新结构赋能。如继续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物流保鲜技术,促进食品电商,尤其是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使消费者可以快速品尝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食品,满足消费者的饮食需求。04

“大食物观”洞见“未来食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指出,“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未来食品技术以合成生物学和食品组学为核心,通过将传统种植养殖食品方式转变成为车间生产方式,解决人类面临的食品可持续供给的挑战。构建“大食物观”离不开未来食品技术的革新,这也是未来食品生产重点攻关、抢占前沿高地的关键领域。以食品蛋白为例,作为人类最重要的营养素,食品蛋白需求预计到2050年增量为30%至50%,达到2.65亿吨。预计未来15年内,基于未来食品技术制造的替代蛋白产品将占据22%的全球食用蛋白市场份额,产业规模达到2900亿美元。因此,建立基于微生物蛋白高效生物制造的食品蛋白资源供给体系,对保障国家食品蛋白供给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树立“大食物观”将进一步推进我国抢占全球未来食品技术制高点,颠覆传统种植与养殖业的生产新模式,引领未来食品产业和细胞农业发展。一方面,它要求利用未来食品技术,特别是食品合成生物技术,通过工厂发酵生产替代传统种植和养殖生产方式,突破大规模、低成本、可持续的蛋白质、淀粉和油脂等食品原料高效制造,实现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另一方面,“大食物观”要求未来食品技术切实保障食品的高质量供给。针对影响食品质构、风味与营养的重要食品配料和食品功能因子,建立生物制造技术,助力食品精准营养与智能制造。05

“大食物观”呼唤“食育教育”

摄取食物是人的本能,但并非填饱肚子那么简单,其中吃与会吃、吃得健康有本质区别。倡导“食育”理念、宣传膳食营养与健康知识是有效树立和科学构建“大食物观”的保证。作为传统饮食大国,强化以食物为载体、养成进餐文明礼仪、学习健康饮食知识、提升食物选择能力的“食育”教育,是丰富“大食物观”内涵和顺应人民高品质生活向往的为民之举。目前“食育”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突如其来的疫情,也让我们意识到“食育”教育更加迫在眉睫。树立“大食物观”还需要国家、学校、家庭以及全社会在推进“食育”教育中有序引导:
  • 一是要加强“食育”教育立法。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在条件成熟时及时颁布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食育法”“食育计划”,强化全社会“大食物观”的共识;
  • 二是要加强“食育”科普传播。发挥主流媒体作用,传递营养健康知识,构建社会化“食育”科普工作大格局;
  • 三是要加强“食育”课程设置。围绕“食育与知识”“食育与健康”“食育与文化”“食育与科技”等内容构建“食育课程”体系,把“食育”课程引进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学段,逐步在学生中引导树立“大食物观”。
文章来源:食品放大镜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文章版权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公众号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公众号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平台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涉及侵权等,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中国食品工业品牌博览会“食品工业采配对接资源共享群”助力供应商与终端无缝对接,解决采购痛点,更为您横向打通食品工业全产业链优质人脉。
  • 严守准入门槛,实名名片验证准入,确保优质人脉

  • 终端专业买家直接发布采购信息,确保真实,有效。

  • 定期举办主题讨论,发布行业最新动态,实现“不掉线”互动

扫码入群

加小食客请备注

“姓名+职位+公司名”

中国食品工业品牌博览会2022年9月24-26日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我们等你! 参展联系人 热线:186-1136-1577(程女士)邮箱:chengcheng@qxinexpo.com 申请演讲&协会合作 热线:186-0034-1102(沈先生)邮箱:shoren@qxinexpo.com 参观商务合作 热线:135-2077-0802(梁先生)邮箱:If@qxinexpo.com

推荐阅读

相关食品加工与包装行业展会

2024年北京国际包装与食品加工设备展览会CF

2024-04-13~04-15 展会结束
30928展会热度 评论(0)

2024年台湾食品加工机械展览会FOODTECH TAIPEI

2024-06-26~06-29 距离61
27229展会热度 评论(0)

2024年上海国际酒饮料制造技术及设备展览会CBB

2024-10-28~10-31 距离185
20648展会热度 评论(0)

2024年广州国际食品加工包装机械展IGME

2024-06-14~06-16 距离49
22526展会热度 评论(0)

2024年良之隆武汉预制菜加工与包装设备展览会CFTF

2024-03-28~03-31 展会结束
24840展会热度 评论(0)

2024年青岛国际食品加工及包装机械展Food&IT

2024-05-29~05-31 距离33
26359展会热度 评论(0)

2024年广州世界粮油机械及包装设备展IGME

2024-06-14~06-16 距离49
20854展会热度 评论(0)
X
客服
电话
17502173664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客服微信

TOP
X